阿媽以前成日影”打電話”的相片, 現在看返才明白是甚麼意思. 最初以為只能在電視劇才能”打電話”, 但是回想起在00年代明明就沒有看過任何劇集, 但是世界還是跟著轉, 所以本人不是有勇氣走出去, 而是有經驗走出去吧.

Hong Kong, Hong Kong |
阿媽以前成日影”打電話”的相片, 現在看返才明白是甚麼意思. 最初以為只能在電視劇才能”打電話”, 但是回想起在00年代明明就沒有看過任何劇集, 但是世界還是跟著轉, 所以本人不是有勇氣走出去, 而是有經驗走出去吧.
Hong Kong, Hong Kong |
其實有時唔洗用花言巧語去氹人投資, 只要明白對方是現實主義, 還是投資主義, 往往就事半功倍. 同一個唔信神佛的人講向觀音借庫, 再講都只係浪費雙方時間吧.
Hong Kong, Hong Kong |
老夫子用特價買了3個煎堆, 後來發現老夫子用優惠價幫襯會蝕本, 所以不再推優惠給顧客. 便用10個煎堆的成本賣那些煎堆了. 之後再沒有人用10個煎堆的價錢買那3個煎堆吧. 看看大家推想到是甚麼團體的管理手法?
Hong Kong, Hong Kong |
這遊戲本人很失望, 有想摸擬現實查案, 所有選項也沒有提示, 在一大堆文字找關鍵字. 這便是這遊戲最失敗的地方. 好像第一單案說牙醫犯案的動機, 盲的都第一時間知道是睇牙的爭執係動機. 但是試了很多字都不是關鍵字, 好似”修護牙齒”, “修護失敗”等. 最後的關鍵字卻是”牙冠”, 你叫人怎樣覺得是模擬現實?
其實倒不如把關鍵字變色或者指到它便會有變化吧. 因為這遊戲變了”捉字蝨”多過查案, 看看隔離台的”全網公敵”, 還算是一個真的查案遊戲, 當擬真變成失去樂趣, 這遊戲還有甚麼意義? 就好像莎本1那樣, 找某個人要幾時幾刻才出現, 那時就真的站在那裡等時間過, 並沒有跳過時間功能, 這樣的模擬真實又有甚麼意義?
Hong Kong, Hong Kong |
其實這遊戲叫做”課金模擬器”才對. 很奇怪故事是講一個人打網遊可以有錢俾禮金的故事. 在現實中幾十蚊充值都不捨得, 在這裡可以體會課金的體會.
原本一直以為”課金就是大爺”, 但是玩了這個遊戲, 才發現課金越多, 得到的好處越少. 好似有些數值設定, 並不會是成功. 明明關卡說70-80級難度, 但是本人課金到100級都過不到, 看到其他人有100幾萬的戰鬥力, 但是本人不斷課金都只有60幾萬戰鬥力, 還要課金都無法快速提升.
說回本遊戲故事主要目的, 就是想打機賺禮金娶人, 開頭不懂怎樣在遊戲弄裝備, 浪費了很多時間, 但是當找到當中的秘訣, 賣裝備就已經可以賣60幾萬現金, 但是卻無法提現. 都明白課金的錢也追不回了.
最奇怪的結局, 也是本人的價值觀, 就是叫人不要課金打網遊. (明明無錢俾禮金, 點解還可以有下一代可以教育)
教育不要課金因為課金1萬打的怪, 同不課金打的怪, 其實也是一樣, 唯一不同就只是那個級數數字, 這些數值也只是虛擬, 而遊戲並沒有變得更好玩, 還是玩回單機遊戲算吧.
Hong Kong, Hong Kong |
其實這遊戲某程度是一部電影多過一個遊戲, 明明有八個結局, 但是玩的時侯又好像沒有得選擇, 很多情節都沒有得選, 就好像不能選擇不放走人, 結局一定會改寫. 但是如果有得選擇, 就沒有後來的情節, 或者又要花資源寫一條完全不同的故事發展吧.
這遊戲鎗戰的效果是很專業, 但是遊戲性就很差. 如果10分是滿分, 鎗戰有9分, 遊戲性是0分. 鎗戰扣一分是因為有主角光環, 永遠一方會圍剿另一方, 攻擊的一方一定無敵把對方消滅. 這樣真的為了鎗戰而鎗戰吧. 而遊戲性是因為莫明奇妙加入了不計時的QTE, 看看下鎗戰又會突然停了下來出個QTE, 這樣好出戲, 倒不如沒有QTE的體驗會更好. 還有沒有故事發展藍圖, 想玩玩其他結局, 就只能看攻略, 沒有任何故事提示真的就算是強迫症也沒有可能有動力去試吧.
而這個遊戲, 結果就已表明了為何叫”返殺”, 一直覺得有人阻住自己, 想擺脫對方的控制, 但是當沒有人再阻你的同時, 也代表在乎你的人也不再存在了. 就是這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吧.
Hong Kong, Hong Kong |
當著格仔衫變成了個人特徵, 特徵到該人不再著格仔衫, 但是格仔衫的代表性還是歷久不衰, 這便是”經典”了.
Hong Kong, Hong K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