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政府的處理問題的方法"是"解決發問問題的人",那麼它很快會"又盲又聾",還會"自我感覺良好"。
就像有高官以為"安心"有800萬下載是奇蹟,還以為巿民很支持"安心"。把所有"反諷刺"的表態當成別人正面給他以作"加油"的動力,這是否又一個活在另一個平衡時空的"高官"?
P.S. 仲有一個遺漏了的論點 (是自己要本人說), 就是所有"反諷刺"的人士, 最終也會承受返”直幕下的倒影”的結果. 到時後悔已太遲, 但是路是所有"反諷刺"的人士的選擇吧.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
如果"政府的處理問題的方法"是"解決發問問題的人",那麼它很快會"又盲又聾",還會"自我感覺良好"。
就像有高官以為"安心"有800萬下載是奇蹟,還以為巿民很支持"安心"。把所有"反諷刺"的表態當成別人正面給他以作"加油"的動力,這是否又一個活在另一個平衡時空的"高官"?
P.S. 仲有一個遺漏了的論點 (是自己要本人說), 就是所有"反諷刺"的人士, 最終也會承受返”直幕下的倒影”的結果. 到時後悔已太遲, 但是路是所有"反諷刺"的人士的選擇吧.

其實”私隱權”問題, 一向也是雙刄刀的問題, 因為當自己的利益受到傷害, 就會想人知道自己的確實身份, 而當自己做了壞事, 就不想別人知道自己的確實身份, 和被傷害的人的確實身份. 而歐盟的官員, 只是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 即歐盟機構可以收集資料而沒有調查, 而歐盟以外的機構連半點水也不能沾上.
這個就像VPN服務欺騙世人, 說VPN可以保障私隱, 但是同時所有從VPN看過甚麼網站和服務, 全部都被VPN公司記錄下來. 其實只是把”公海”的數據變成”私人公司”的數據吧.
這個科技世界年代, 還迷信沒有數碼足印? 現在的方案只是讓自己足印留到在那個位置吧. 如果不想留下足印, 除非不用任何電子設備. 但是現在這年代有那個人能做得到?

其實當年明明把最低工資與午餐平均價格掛鈎, 後來莫名奇妙變了和早餐平均價格掛鈎. 當中可能讓扶貧的政策走了一個錯誤的方向. 就是N無人士卻要政府資助, N無人士不是沒有生產, 而是接受的待遇與付出不相稱, 而這個”不相稱”卻要政府撥款一個基金來補償.
其實最低工資應該在與午餐平均價格掛鈎, 只是把財富更合理地分流到應到的地方. 那些清潔工, 那些低收入的厭惡性行業工人, 他們值得有”最低工資與午餐平均價格掛鈎”的待遇. 而不是低工資沒有願意做的情況下, 卻說要引入外勞, 目的只是要廉價勞工. 那些低收入的厭惡性行業工人, 也是香港人, 應該可以同時分享香港的經濟成果.
P.S. 有人指加最低工資只會增加物價加價壓力, 其實加價也要有物有所值的理由. 而且”加價”的雪球效應不是”最低工資”是唯一條件, 這個HK$37.5一直不變, 物價還不是不斷升? 而且所謂的最低工資若果HK$50做足8小時30日, 也只是HK$50x8x30 = HK$12000, 那麼有多少工作低於它?

其實研究保密資料的部門, 應該考量”資料保安”不只限制資料不被人盜用, 更要讓資料安全不會遺失. 而這個”自動爆炸”設計賣點連小學生也覺得有問題. 如果有人拿了亂按密碼, 即可破壞資料. 如果連這一點也不懂, 看來也不是在研究資料安全.
本人也曾是”加密資料”受害者, 所以對加密數據再沒有興趣, 因為儲存資料的媒體就本身不容易被人拿來讀取, 為了”更密實”而加密是不必要. 其實”加密”不是罪, 只要有”後門”可繞過它便是安全. 實例就像NAS或路由器也可以在本地重置管理員密碼, 所以本人也一直很安心地使用它們, 不明白沒有”後門”的”資料安全”操拖又怎樣會”資料安全”?
7•1將至,市民除了關心國家領導人訪港,更關心中央會否送大禮。香港目前仍然規定入境人士必須到酒店強制隔離7日,由外商到海外港人均轟為極度擾民。其實,新冠病毒無法清零已是不爭的事實,澳門先後實施三輪全民核酸檢測,依然無法截斷病毒傳播已是明證。既然中港無法在一時三刻內通關,港府便應爭取盡快與外國通關,將隔離措施縮短乃至廢除已是大勢所趨,否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勢必不保..
原文網址:事實證明難清零 擾民措施應鬆綁 | 東方日報 | 要聞港聞
評論:
其實這篇文章反映巿民心聲, 而巿民可能不懂表逹, 讓政府覺得相關論點的目的是”反政府”或”挑戰政府權威”. 這個問題一直持續到現在. 其實巿民一向只想安居樂業, 不明白當所有防疫操拖也像失效, 但是卻要巿民跟隨”失效”的操拖受苦. 希望政府能看到巿民的心聲, 而不是”洗太平地”在說”安心出行”有八百萬下載而感到奇蹟.
圖片和資料來源: 東方日報
其實騙徒不是毫無破綻, 因為騙錢必要收款戶口, 而收款戶口必須實名制, 如果說戶口被盜用, 理論上是由一個實名制戶口到另一個實名制戶口, 除非他們有戶口的提款卡, 否則所有銀行交易也會能跟踪, 不是像報導中那樣沒有證據. 而且一般用戶忽然戶口多了錢, 戶口戶主也應該主動匯報, 而”釣魚”騙案不是一兩天便完成, 應該至少一兩個星期來作犯案, 所以應該有足夠的時間發現問題, 所以應該重罰借用戶口作傀儡的戶主, 至少也要刑事和坐監才能有阻嚇作用.
P.S. 以上的內容本人在FACEBOOK被禁言, 所以有人相信為了廣告費而默許騙案發生, 也相信不是空穴來風吧.
籃球教練劉嘉豪在電台節目上表示,在重開場地後,預約場地較以往困難,更指以往較冷門的早上及下午時段,在今次重開預約後亦隨即滿額。他指,即使康文署早前透過更新預約系統及實名制方式打撃炒場,但場地供應不足,加上部分設施改為防疫用途,導致炒場情況較以前更嚴重.

個人見解:
若果實名制無效, 若果因為安排取場時的工作人員未能在有效管理場地, 這不是實名制無效. 而若果場地的工作人員已執正來處理, 本人建議幾項政策可以參考:
如果”香港特首選舉”是像”一間虧欠外界幾千億債務的公司的發展方向”,
一個就說放他一馬, 給他再呃多幾過憶拖多一兩年, 到又再次爆煲時他也早已安排拍拍屁股就走人.
另一個就咬實牙關腳踏實地2蚊2蚊地不斷償還, 再靠這無限個2蚊, 由2蚊變5蚊, 再由5蚊變8蚊, 再由8蚊變40蚊, 再由40蚊變845蚊… 如此滾存下去.
如果你們是該公司的董事, 你們會選擇那個人作行政總裁?

最高法院近日針對關於河洛遊戲與智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冠)之間的智慧財產權爭議事件做出最新判決,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之上訴等,將發回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
文章來源: 巴哈姆特(GNN 記者 Edward 報導) 2022-03-25 16:23:48
其實版權問題, 若果由”創作者”來持有版權權益, 這樣可能世界會大亂. 因為”創作者”可以被人收買、或僱用、或離職, 這樣僱用該”創作者”的投資便會化為烏有. 舉例當遊戲開發度99%, 突然該”創作者”自立門戶, 或被受僱於其他公司, 那麼這些99%投資, 變了為別人作嫁衣裳?
其實版權的質疑相信也只是出於好心, 但是若實行”版權歸於創作者而非投資的公司”這論點, 最終大部份”創作者”也會受害, 因為再沒有人願意聘用他們, 因為實現這假設的話, 投資的公司是作出毫無保障的投資.
P.S. 其實河洛的困境, 也只有需要重繪武林世界觀, 因為不是由零開始, 依然”琴棋書畫”這些中國文化是沒有版權限制, 大師兄和小師妹也只是一個關係的稱呼. 所以打掉從練也不是由零開始, 若果想擺脫法律的影響, 改掉角色們的名字和外貌, 也是因版權帶來最少的傷害吧. 總好過被困在法律的灰色地帶受制於它吧.
參考文章和圖片: 香港01

撰文:林穎嫺 出版:2022-03-21 12:08 更新:2022-03-21 14:13
原文標題: 疫情|林鄭:高峰已過仍嚴峻 4.20前不會放寬社交措施 重推強檢
第五波疫情有放緩跡象,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21日)公布社交距離措施的中期檢討和全民強制檢測仔細方案,她引述專家指,疫情高峰期已過,本港確診數字呈下降趨勢,惟仍有些「波動」,因此在原定的社交距離措施的4月20日限期前,仍難以放寬大部分措施。
另外,特首又提到,在未來一個月,將會因應風險評估重推強測檢測,政府亦會大力推廣快速測試政府亦會訂下新一輪「谷針」目標,包括要求12歲以上市民的第二針、小童第一針、院舍長者和70歲以上長者四大群體的接種率要達到90%,故政府須收緊疫苗通行證,並將第三針的規限提前一個月至5月31日推行。
她續指,現時供港物資已得到中央政府全面保障,本月底,甚至是本周內,將會向全港市民派發防疫服務包,裏面已包括快速測試套裝,以方便市民繼續自行檢測有否染疫。
雖然疫情高峰期已過,但林鄭月娥形容,情況仍然嚴峻,逆轉只是「間歇波動」,而距離原定社交距離措施實施限期的4月20日,仍有一個月時間,憂慮會有反彈,明言大部分措施在限期前都不會放寬。
她預告,政府現時的研判是,當香港疫情沒有出現反彈跡象,並持續呈下降趨勢的大前題下,將會由4月21日起,分階段以3個月時間,解除大部分社交距離措施,「但係放寬到最後階段,仍然係有所堅持嘅」,強調最基本限度措施是,市民進入處所前要使用安心出行和出示疫苗通行證,處所要清潔、消毒,公眾地方聚集人數會有限制,以及要配戴口罩。
她表示,在此期間要聚焦減少死亡和重症,並要協助院舍恢復元氣,情況穩定但未完全康復的長者,正轉送到政府開設的暫批中心,政府亦已大幅放寬院舍外勞輸入,以讓院舍恢復過來。
另外,她又提到,在未來數月亦會進一步擴大核酸測試的能力,目前暫時停止的強制檢測亦會因應風險評估重推,政府亦會大力推廣快速測試,故政府的防疫服務包內亦會包含快速測試,並呼籲民間團體多向市民,特別是高風險人士派發快速測試包,衞生防護中心已更改指引,要求檢測陽性的市民必須在24小時內呈報結業,讓政府能更好地掌握市民的感染情況,並更加識別出感染者隔離和治療。
林鄭又再宣布新一輪「谷針」目標指,政府在2月22日訂下的疫苗接種目標大致上已達到,但政府會再下一城,在4月底前,訂下為推高4個群體疫苗接種率的「任務」,包括:
1. 12歲以上市民的第二針接種率由現時82%,增至90%
2. 一月尾開打的3至11歲兒童則同樣要由由57%增至90%,形容此舉能令小孩「返學嘅時候更加安心」
3. 院舍長者接種率現時為55%,另有40%因受感染而無法注射疫苗,她透露將會再安排兩輪外展接種,為康復的院舍長者打針,令有關接種率推高至90%
4. 70歲以上長者,現時打首針的比例僅70%,仍有28萬多長者未打針,強調政府會盡最大努力鼓勵長者打針,將有關長者群體的接種率推高至90%,她坦言此目標是最難,故呼籲傳媒加入「谷針」行列,宣傳長者要打針的重要性。
她續指,為了催促疫苗接種,政府會更大力落實在2月24日實施的「疫苗通行證」,第二針才可進入受限處所的規定會如期在4月30日施行,而第三階段,即要打齊3針的規定將會提前一個月在5月31日落實,呼籲「未打第三針嘅市民,請盡快去打針。」
個人見解:
當中原文只說”在未來一個月,將會因應風險評估重推強測檢測“, 內文從來沒有提過確實要執行強檢, 但是圖片則以“未來一個月重推強檢”, 明顯是有心誤導讀者. 這香港這個文明社會, 為何還存在這些傳媒毒瘤?
[2022-03-23 22:32]
本人已取消香港01的訂閱, 以防止影響本人日常進程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