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遊戲補完計劃102 – 雙截龍外傳:雙龍出海 Double Dragon Gaiden: Rise Of The Dragons

這是一款使用了傳統品牌的新式橫向格鬥遊戲. 其實遊戲除了使用了雙截龍的舊角色們作可操控的角色, 所有操控的方法和遊戲體驗也不同. 最創新的是遊戲中途是沒有補血食物的補給, 要使用必殺技連殺幾個敵人, 補血食物才會走出來. 同時遊戲預設打死了的敵人屍體, 是不會消失的. 所以一直很好奇為何現在的動作或RPG遊戲, 很多遊戲為何不能做到這點, 至少希望能讓在RPG的遊戲中, 在地圖中在隱閉的地方打敗敵人後, 而背包剛好滿了, 可以遲些再回來撿過物品吧. 甚至可以加入新職業”執屍隊”, 可以定期清理地圖上的屍體作交易吧.

而說遊戲操控性, 是很容易操控和有打擊感, 敵人不再是幾條血的沙包角色, 現在只需打一兩次連招攻擊就會被打倒, 所以遊戲體會是很暢快的. 只是角色升級系統是暫時性, 而遊戲設計是過關後選擇角色升級, 但是遊戲結束後就甚麼也沒有了. 所以若果角色升級是永久性, 遊戲耐玩性會更高, 升級的選擇就能更長遠性的考慮吧.

而本人遊玩時, 最後也出動了修改器, 開啟了”一拳KO”的功能, 看看使用隱藏角色會不會有不同結局, 不過到最後還是同一個結局. 使用隱藏角色只是單純的操控角色不同, 和故事沒有關係. 如果其實以最低的開發資源下, 可以像街霸二那樣, 結局出現操控角色的一幅結局圖片, 感覺就不一樣, 至少多個誘因去讓人用齊所有角色去完成遊戲吧.

而這些橫向格鬥遊戲通常都可以二人同時遊玩, 不明白為何不能開啟AI隊友模式? 技術上AI敵人也可以做到, 為何AI隊友就做不到? 不是只要把AI敵人的方程式, 改到AI隊友便可? 就像遊戲”Bud Spencer & Terence Hill”那樣, 不是就有AI隊友嗎?

個人建議喜歡橫向格鬥遊戲的玩家遊玩, 那種爽快感也是少有的. 這是一款很不錯的遊戲吧.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101 – 卡普空第2屆街機博覽會 Capcom Arcade 2nd Stadium

這是一款把古蕫級的遊戲”復活”的作品. 其實最初出的時侯, 售價定位異常趕客, 約4百幾港幣才能買齊全套. 而有人曾經建議過可以讓人單獨購買自己喜歡的遊戲, 單獨一隻遊戲原價也只不過HK$16, 理應可以大賣吧. 但是坦白講, 如果用真金白銀去買這些”古蕫”, 某程度收藏的心態絕對高於想體會一下遊戲的心態, 如果日後這個遊戲被下架, 那麼這個”古蕫”不完整而自然就會失去價值吧.

而收藏的心態, 買豬肉免費撘豬頭骨就很自然感覺會好一點. 但是買豬肉又要另外再買豬頭骨, 就有點被屈的感覺. 其實很多銷售手法的不同而結果一樣, 最重要要知道對自己的產品有興趣的人是那一類的客戶. 就如當年電腦節用性感女模去推廣, 全部有興趣去參觀的人都不是為了買電腦產品, 那根本就是資源錯配.

個人來講, 套餐的策略是成功的, 但是當標價太進取, 甚至近乎3A大作的價錢, 自然會產生太貴的感覺. 正所謂唔怕貨比貨, 至怕唔識貨, 當有了解產品實際的情況下, 客戶當然會選擇對自己較為實際的產品, 而”收藏”的動機, 永遠只會排到最後.

說回”古蕫”的產品, 免費陣型還在努力求存, 但是現實有”盜版”的陰影, 這個方向不適合投資者投放資源, 當然這麼大個人也明白當中的問題, 所謂正版的定義有時也只是一個”遊戲”. 只是想講, 玩遊戲玩到好像做賊, 是不值得鼓勵的發展方向. 坦白講, 在一切未有定局的十幾年前, 本人曾在網上訂購過一部自稱有幾百隻古蕫遊戲的遊戲機, 而當年付錢買了之後, 不但止沒有出貨, 甚至連網頁都消失埋. 所以這些免費陣型的底子, 不用說明也知道, 支持那班人只會對社會做成壞影響吧.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100 – 巨擊大亂鬥 GigaBash

這是一款四人大混鬥的格鬥遊戲, 以巨大角色在城巿裡互相格鬥. 題材一定是很吸引. 而最初的版本只有原創角色, 但是這個四人混鬥的類型已有一段時間沒出現過. 所以這遊戲剛上架的時侯也吸引了本人.

而當本人完成了所有故事模式而放置了一段時間, 遊戲商就開始推出哥斯拉的出名角色, 之後更加有咸蛋超人, 某程度真的很吸引. 只可惜價格偏高, DLC的售價比主遊戲還要高, 而以現在的情況為例, 買齊所有DLC的消費已足夠買一隻3A大作, 而DLC遲遲也沒有特價, 所以有望而卻步. 在理性客觀的層面, 如果DLC每個角色都有故事模式, 這也算是合理, 但是其實DLC只是換皮的手法創造新角色, 某程度真的和其他現有角色沒有分別. 所以2022出了DLC到現在, 還未有一刻有衝去買它的DLC.

坦白講, 這款遊戲真的很好, 只是DLC銷售策略讓人一直未能補完而有點違憾. 但是這些4人亂鬥就永遠是派對中最能避免沒有活動而陷於尷尬的情況, 所以主遊戲也建議入手. 而且原始的4個故事模式也很出色, 所以如果買主遊戲絕對超值吧.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99 – 機動戰隊VS Iron Saga VS

這個遊戲上架了也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包括本人), 本人也只是在網上看到有網民推介, 才留意這款遊戲. 價錢上算合理, 但是可能真的沒有宣傳渠道, 看到沒有太多玩家. 但是這個問題引發了另一個想法. 個人認為這遊戲的遊戲開發商的最成功的決擇, 就是加入了”鐵甲萬能俠”和”三一萬能俠”, 某程度把遊戲升格了. 否則若果只有那些”機動戰隊”的角色, 就只是一隻很單純的格鬥遊戲了, 本人也不會留意它的存在.

這遊戲的操控角色, 每人大約有三十幾招以上的攻擊方法. 如果要全部記住不知道要玩幾耐, 不過至少來來去去都係幾種方向鍵+不同按鈕, 算是已經比街霸和拳王那類簡單了一些. 而遊戲操控的體會, 絕對算是高水平的格鬥遊戲. 奈何操控角色不是太多, 不知道是否想出DLC?

本人推薦喜歡機戰或格鬥遊戲的玩家入手, 這款算是完成度幾高的遊戲. 之前有人說只是”同人”水平的遊戲, 未免太貶低了這款遊戲了.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98 – 雙鍵格鬥 Divekick

最近電腦硬碟突然死亡, 無咗幾百隻電腦遊戲資料, 花了兩天還未能完全重新下載完. 而當重新下載的時侯, 發現了這隻Divekick, 這遊戲的設計很特別, 就只有兩個按鈕操控(跳-Dive)和(踢-kick), 連方向掣都不需要使用. 雖然遊戲規則和設計簡單, 但是卻很好玩, 除了技術之外, 還需要一啲運氣.

而這遊戲的特色操控之外, 人物造型設計也花了很多心思. 有讀歷史應該可以隱約看到每個角色代表某個時期, 而某個時間的意識型態身份產了這些遊戲的角色. 而個人來講最成功, 開發者夠膽用現實的人物角色造型, 配合適合的意識型態身份, 當中不但沒有衝突, 甚至沒有違和的感覺. 因為正正就是歷史上出現過的造型. 這點連那些自稱”政治正確”的創作人也不敢做的事吧.

而遊戲角色可能要跟據某些時代歷史的參考, 每個角色和能力都不平衡, 可以簡單來過完全不公平. 就單單以”麥當勞”時代的角色, 因角色能力的限制, 連第一關也過不到. 所以有時人生的選擇, 往往不是公平的.

雖然遊戲只屬於小品遊戲, 價值一杯咖啡的價錢也不用, 但是個人來過就很好玩 (可能代入了角色). 而當雙人玩這遊戲時, 相信會更有趣吧.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97 – 猴島小英雄: 重返猴島 Return to Monkey

這個猴島小英雄系列已經有很多年歷史, 現在這個品牌又再出新作品. 當中最大的改變是完全的本地化, 中文化連遊戲中的背景物件和檢視道具詳細情況也全面中文化. 而最重要就是連遊戲中的謎題, 在過去會包含一些文字遊戲, 當年本人年紀細, 遇到那些文字藝術的小遊戲也不懂怎樣過, 最後只能看攻略吧. 而這版本的謎題就全部都是推理邏輯, 玩起來不覺得有那些無厘頭的設計, 只要是有正常邏輯都很大可能不用攻略也懂怎樣過.

說回遊戲故事是想找”秘密”, 而這”秘密”在其實在現實的社會大學一早就教曉了. 而這個”秘密”實際有多少人知道它的確實位置就不知道, 不過其實它已一早標示在地圖了, 不過只是不用”秘密”的個詞語來形容吧. 而這個”秘密”有甚麼用? 就只不過一種被運用在催眠的手段, 可以讓對手被不存在的假象影響, 甚至可能讓對手也會覺得連最親密的家人是在傷害自己. 如果用年青人容易理解的角度, 就是像火影中的寫輪眼的作用一樣吧. 所以只要理解這種意識形態, 就可以抵抗這種催眠手段了.

結論這個遊戲真的很好玩, 因為它真的有”劇情”, 而不是單純的”胡亂創作”. 有”劇情”的故事就是神. 如果喜歡玩冒險遊戲值得玩這遊戲, 就明白從俄烏戰爭到現在是在發生了甚麼事吧.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96 – 雙子星:盛氣凌人 Young Souls

這遊戲實際的類型是ARPG, 而遊戲畫面和設計框架其實幾好, 但是它有一個致命的問題, 就是它有一個BUG會嚴重到不能繼續遊戲.

而這個問題2022年時在討論區都至少十幾人回報過. 但是到了今天的2025年還未有修正和回應. 而問題的情況已清楚地有很多玩家回應了. 是玩了1小時遊戲時數後, 會到遊戲劇情解鎖瞬間移動的功能, 如果在這個瞬間移動教學模式, 跳過了應該瞬間移動的地方, 那麼之後怎樣再進入這個地方, 也會停留在載入中的畫面, 跟本不能再繼續遊戲. 而這遊戲還是單一儲存遊戲進度, 過了關卡不能再讀記錄檔回到較早的遊戲進程, 即是唯一的解決方法就要再花多1小時由頭玩過來引證這個理論.

而本人就沒有興趣再由頭開始玩過求證了, 因為看討論在2022年開始, 就沒有任何解決方案, 無謂再浪費心神去體會這遊戲吧. 看來遊戲開發商已走佬, 否則如果是遊戲開發商, 這個有確實問題情況相信不太難攪, 而現在不修正就很大可能是外判買斷的形式運作吧. 所以個人不建議大家玩遊戲吧.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95 – 最後的復仇 Final Vendetta

這隻遊戲是百份百90年代的街機動作遊戲, 只包含街機模式. 而遊戲很大部份都是向Final Fight 致敬. 這個遊戲繼承了攻擊時的打擊感, 不會有像在打空氣或沙包的感覺. 遊戲難度在於遊戲設計是雙人模式, 在單人模式下對某些首腦敵人, 明顯有點被屈機. 遊戲關卡不算太長, 沒有刻意拖長遊戲時數的感覺. 總括來講, 橫向動作遊戲當中, 這遊戲算是一款不錯的小品遊戲吧. 本人在Humble 的Bundle套餐入手的, 各位可以趁未結束推廣入手吧.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94 – 查魯亞足球: 專業版 Charrua Soccer – Pro Edition

這是一款像90年代的足球遊戲, 簡單的傳球和儲力射門, 自動的跳過欄截帶球, 某程度回顧當年的足球遊戲體驗. 現在EA SPORT FC 這款遊戲, 因為早在FIFA17的時侯, 本人就像中了魔咒, 就是本人遊玩的技術退化到埋門起腳也做不到(不知道甚麼原因, 是否技術太差?), 試過玩練習模式也沒有幫助, 慢慢對這系列失去興趣.

回想當年超任年代, 本人玩實況足球, 玩到出神入代, 可以用守門員扭過全場還射入對方籠門也輕而易舉的事. 但是到了追求真實的EA FIFA系列, 就連起腳射門的機會都像很少, 而射波就像短傳那樣軟弱無力, 慢慢對這款EA FIFA失去了興趣了.

而遊款遊戲很簡單, 就是短傳和射波已可以很容易操控團隊. 射門不用甚麼技術性的操控, 單純儲力射門便可輕易入球. 這遊戲讓本人重拾對足球遊戲的信心, 某程度也算是一種心理治療吧.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93 – 鋼鐵之鬪: 無限戰士 Fight of Steel: Infinity Warrior

這是一款很冷門的格鬥遊戲, 很少的宣傳, 當年的唯一印像是在”眾神之鬥”上巿時, 話正在開發這款遊戲, 但是後期無了消息, 這款遊戲本人也遺忘了. 而本人找到這款遊戲, 也是在`Fanatical的遊戲轉售網站的特價包找到. 如果沒有他們執其他人認為的”垃圾”, 這款遊戲可能永遠石沉大海.

而遊戲其實很簡單, 就是一般的格鬥遊戲, 再加上可以自訂招式, 和換皮的設定. 而其實只能裝備三款招式, 某程度又不是有太大的空間體會遊戲時有不同的分別, 就是靠這設定讓人不斷遊玩去儲積分換招式和皮膚, 對本人個人來講吸引力不大.

這遊戲其實某程度也只不過是”眾神之鬥”的進化版, 而當年放棄”眾神之鬥”是因為本人對宗教的一點尊重, 所以不太想入手該遊戲, 當然現今早已百無禁忌, 就單純的出於一種尊重吧.


Hong Kong,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