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直話流動小販阻街, 其實有時很多位置也沒有阻街. 即使要規管, 又可否重新發牌給流動小販, 而這些也是正行生意也要趕絕, 相反強積金每月強制給金融經紀無本投資, 賺蝕也有佣金分, 為何政府政策變成經濟泡沬也未清醒?

Hong Kong, Hong Kong |
其實一直話流動小販阻街, 其實有時很多位置也沒有阻街. 即使要規管, 又可否重新發牌給流動小販, 而這些也是正行生意也要趕絕, 相反強積金每月強制給金融經紀無本投資, 賺蝕也有佣金分, 為何政府政策變成經濟泡沬也未清醒?
Hong Kong, Hong Kong |
其實香港現在的局勢, 被披著羊皮的狼以”自稱為正義”的身份去破壞經濟. 就如甚麼”所謂騙案”的處理手法不是叫人用思考分析很多事情只是誤會, 多過存心設局害人, 但是卻叫巿民一刀切拒絕任何人際關係或投資, 當中沒有任何理由, 只是就是說第三者一定是騙徒.
當中香港一直倒退便是這個原因, 固步自封又預先假設甚麼機會也是陷阱. 舉例有情況只是一些小商人腳踏實地去經營生意, “所謂擬似政府部門”一直也說網上購物是騙局, 但是本人十年來網上購物很少會有問題, 特別是在香港的網站, 但是那些”所謂擬似政府部門”從來沒有如實報導實況, 而一刀切叫不要輕易網上購物.
相反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媒體離間國與國的關係, 讓各國家的人民憎恨其他國家的人, 把國家推向戰爭邊緣. 其實每個國家也有好人壞人, 國家從來不代表好與壞, 而”運動界”帶頭歧視某些國家, 國家戰爭關該國的運動員參賽有甚麼關係? 甚至演變到甚麼事情不論好與壞一律”反對”, 那麼對國家發展有甚麼好處?
Hong Kong, Hong Kong |
本人希望疫情最快好轉, 可以把疫情政策解除:
[2022-04-05 21:10]
5. 重新開放所有行業可進行生意活動 – 其實某些行業(如健身室,酒吧,美容院等), 沒有理由讓他們支出生意開支, 但是又不容許他們進行生意活動. 最佳例子如海洋公園, 一個旅遊境點卻沒在沒有旅遊環境下要求他們盈利, 反而推出一些可能在沒有旅遊環境能賺錢的項目, 這樣便是一錯就錯. 所以在公平原則下, 應該重開所有行業的生意活動吧.
6. 重開所有活動場所 – 這些主意針對運動場和圖書館等, 它們被禁止開放使用是浪費政府資源吧. 小數怕長計, 租場費也可以彌補維護場地的開支, 雖然九牛一毛, 但是禁止開放公共設施有違服務大眾的原則吧.
[2022-04-07 23:34]
7. 取消打針與出入設施掛鈎 – 其實就是專家今天打倒昨天的專家, 明明當年說打了兩針就可以回到正常生活, 見到孫仔等, 但是最後還是沒有兌現. 其實現在的疫情真的像流行性感冒一樣, 為甚麼不能讓巿民選擇接種與否? 因為明眼人也看到這個”打針”論點是無止境的發展, 當中”打針”又沒有免疫保證, 而打了多少針的定義也只是違反正常角度, 以”打了多少針”作規程, 而並非當中的針是否有效. 否則若果過去從來沒有打針, 那麼也只需打針便有相同效果. 現在打針是規程多過與打針是否有抗疫性的效用. 而且當中”打針”是打入弱小的病毒, 而在身體產生自然抗體, 真的不明白自然抗體會不夠幾個月就消失, 那麼德國麻疹一生人也只是需要打一針, 所以不斷打針是違反醫學常識, 甚至有讓巿民做”醫療的白老鼠”的懷疑吧.
[2022-04-10 23:38]
8. 取消限聚令 – 其實限聚令不知不覺變了質, 因為本來用作防止人群聚集的條例, 不明白有甚麼原因變了限制社交活動. 所以限聚令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疫情傳染是講不通, 因為其實有出街的人也知道坐車和旅遊景點也聚滿了人, 他們沒有違反限聚令同時也沒有導致疫情惡化. 所以這變了質的規限早點取消才是上策.
[2022-04-22 23:09]
9. 取消必須配戴口罩的限制 – 其實戴口罩可造成環保問題, 單單香港每天至少有數百萬個口罩使用, 在真實環境不容忽視. 其實若果不能立即取消戴口罩限制, 也可以讓戴口罩限制變得合理化一點, 如進餐和做運動時, 也應該取消戴口罩的限制, 因為這限制基本上已違反正常人的常識.
[2022-04-24 16:43]
10. 取消入境香港前七天隔離限制 – 其實這個要求有點邏輯上的矛盾, 因為現在已有”快測”方式去測試是否已”中招”, 所以其實可以在入境前, 在海關關口安排”快測”測試, 只需旅行30分鐘便能完成. 這樣便可立刻知道是否旅客帶有病毒. 根本沒有需要隔離7天. 除非說”快測”沒有公信力, 但是若果沒有公信力, 又為甚麼強迫學生做”快測”? 所以這便是本人對政策的邏輯矛盾, 就像說”打了針”可以防止疫情, 但是”打了針”又一樣受防疫政策的限制而隔離, 這樣怎可能配合政府”打了針對疫情有幫助”的口號吧?
[2022-04-24 16:55]
11. 取消圍封政策 – 其實現在已有快測技術, 並且有確診上報平台, 確診的方式已在轉變. 圍封政策已是落後的政策, 把疫情當作世紀絕症只會讓巿民諱疾忌醫, 甚至讓一些門診醫生不敢接收傷風感冒症狀的病人. 所以圍封政策應該被淘汰吧.
[2022-04-24 23:53]
12. 取消疫症通行證的要求 (補充第3點)- 其實當打針只是真的只能預防疫症得一點幫助 (因為有沒有打針, 一樣被隔離, 一樣在確診後也是與其他沒有打針的人同一處理), 可否讓商場, 活動場所和食巿等自行決定是否需要疫苗通行證才能進入? 因為當一件事要用到強制政策來逼人接受, 而該事情其實有點矯枉過正, 就有檢討的空間. 若果各場地的管理者認為要疫苗通行證才能保障他們的財產和相關事情, 你不強逼他們, 他們也會主動要求疫苗通行證才能進入他們的場所, 相反如果認為疫苗通行證對他們沒有作用, 就自然會放棄相關限制. 本人看到決策者還是未能接受現實, 讓商業活動交由商業的持有者去汰弱留強地發展, 否則真的讓人覺得決策者是自欺欺人.
[2022-05-04 23:27]
13. 取消疫症通行證的要求 (補充第12點) – 其實由場地管理一方自行決定是否使用”安心出行”是有點執行上的困難, 所以政府應該認真檢討”安心出行”的真正目的去決定是否應該存在. 本人不知道”安心出行”會否為政府帶來得益, 但是在巿民的角度是擾民的政策, 因為現實環境也是在執行灰色地帶的方式運作, 所以本人也相信政府其實也知道”安心出行”的”實用性”是否存在. 若果一直還有”安心出行”, 那麼”回復正常生活”的祈望就像永遠逹不到了.
[2022-07-22 00:42]
14. 取消驗大廈污水 – 其實近期每天也有3-4千宗確診, 1星期已是2萬8個. 1個月就12萬. 本人不明白這個’確診比例”如此大, 還去驗大廈污水為了甚麼, 因為現在已有居家隔離, 在污水中驗到病毒有甚麼意外. 而且另一方面, 每天大量污水, 怎樣抽取樣去化驗? 如果1日24小時內其中一段短時間中疫者排出污水的情況, 若果能抽中”帶有病毒的污水”真的可以中六合彩, 而且水是無形不會黏附物體, 真的”一隻雀仔跌落水,比水沖去”的情況下, 佩服檢測機構的專業, 但是是那間化驗所去檢測? 檢測需時多久才有報告而強檢?
15. 取消強制快測 – 其實因為近期的疫情情況, 明明每天能找到3-4千宗確診, 卻未能禁止下一天新增3-4千宗確診, 而當中看不到傳播的規律. 即”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門”, 應該確診會倍數增加. 現在卻像沒有源頭擴散, 反而莫明奇妙地忽然新增3-4千宗. 所以”快測”已失去”及早找出病源”的作用. 否則怎會在有”預報”的環境下, 也未能制止新增確診? 所以取消強制快測, 否則只是畫蛇添足.
[2022-12-22 17:18]
9. 取消必須配戴口罩的限制 – 不用法例限制巿民必須戴口罩, 不代表巿民不能戴口罩. 這樣簡單的道理還不明白? 而且即使著太空防護衣可以防止被感染依波拉, 那麼是否代表政府有需要立法巿民著太空防護衣? 其實戴口罩的事情也有副作用, 這樣會製造大量口罩垃圾, 而這些垃圾也有衞生風險. 而且人類本身是有抗體, 不去鍛鍊身體一有外來細菌就沒有足夠抵抗力去面對, 所以也難怪中國人被外界指是”東亞病夫”吧.
[2023-02-13 22:52]
本人的取態絕對是透明, 不懂還有甚麼可爭議的地方.
真正環保不是政策影響,而是實際需要。就算俾$1的膠袋也不是垃圾,本人家教所有干淨的膠袋也會重用,而且不是只重用一次。
只有高官不懂甚麼叫環保,叫人用少啲就叫環保,但是影響人們生活還算甚麼”環保”?
還有另外一單環保案例,以前的電器幾差幾壞都有收買佬上門收,仲當賣俾佢有錢可以收。現在4電1腦的政策打爛收買佬的飯碗,不但導致其他人失去工作,仲要俾錢”求人”接收壞電器,而相關的”求人”的方式又超麻煩,根本不能輕易叫到人上門收壞電器,這些破壞社會一直運作良好的”食物鏈”的政策,真的有”環保”嗎?
Hong Kong, Hong Kong |
其實一直存在移民論,說到外國可以呼吸自由的空氣,而且在香港只會沒有任何競爭力。其實"在香港只會沒有任何競爭力"便是"騙逃"最常用的借口。
若果"騙逃"說所有有能力都移民到外國,那麼香港理應有很大空間上昇。而且若果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到外國與外國人競爭,不是更困難嗎?為甚麼相信外國有"免費午餐"養移民過來的人,而不相信外國揸取了移民的所有資產後,便會淪落為三等公民?
其實本人相信拿出再多的理據,年青人也不相信,因為推想是教育問題。當剛畢業的學生也要求"三萬"的月薪,這根本不但違背經濟理論,甚至連最簡單的收支平衡也做不到。如果剛畢業的學生還是認為自己值得這個價錢,為何不先接受較低的待遇,再用能力表示自己值這個價錢?俗語有話"有麝自然香",如果這個理由也接受不到,是否真的已很了解自己的能力?難道逃避後就會變成有能力?
總括簡單說句,本人只覺得"騙逃"的動機只是減少"騙逃"自己的競爭對手,為何盲目相信媒體的報導?坦白說,現在媒體上很多所謂的例子也是憑空創作出來(從來沒有指名道姓),盲目相信只是在浪費了讀大學的知識吧。
Source: Yahoo
其實把簡約公屋增加配套是本未倒置, 因為簡約公屋其實就像臨時房屋, 可能只有3-5年壽命, 真的不明白為甚麼不把資源集中在公屋之上.
而且3-5年後也一樣要住戶重新排公屋, 就如上年的暫停交租的政策, 政策過後不但沒有把問題解決, 甚至把問題惡化. (如有店鋪刻意不交租, 到期限就倒閉, 租房白白”免租”給店鋪租而追不回)
所以請政策不要以”拖時間”的方向來設計, 而是把政策以”根治問題”的方向來作決定. 近年的”買時間來拖長問題但是解決不問題”的政策真的不敢恭維.
其實這政策個焦點不是”團進團出”現實中可否實行, 而是焦點是政府要搵外快, 這個動機已明顯不過, 因為知道他們的黃色經濟圈是失敗, 就以”搶旅客”的方式來維持經濟, 所以有人說政府的政策分了等級, 巿民的地位連旅客也不如, 其實只是政府沒有能力欺騙香港巿民, 就想欺騙外國旅客, 前幾天說香港已復常已反映他們的內心是何其陰險。
今天是2022年11月6日, 香港政府還未對口罩令、和間接強迫打針、和疫苗通行證還未作出取消, 所謂的七人欖球賽情景, 也是在欺騙外界.
可能政府話當七人欖球賽是試金石, 但是其實這三年來幾百萬人每天迫車迫上班又容許, 但是法例卻不容許未打針的幾個人在食店進餐, 還有很多法例上的限制, 要迫香港巿民違法去過正常生活, 你們說這些法例是正常還是不正常?
簡單說句, 即是政府想逼巿民違法才能過正常生活, 這個還是”法治”社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