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伯伯與風小姐的”對決”

其實早年推出回收膠樽的計劃, 當中回贈一毫的設定本人其實並不看好, 因為單單時間成本都回本不到. 但是今天在商場看到膠樽回收機大排長龍, 想不到這個一毫子的魔力是那麼大, 本人推算這個環保效果比買膠樽飲品要徵收1元環保費有更大的環保作用. 這便是人總是受軟唔受硬的道理吧.

Image Source: 入樽機先導計劃

Hong Kong, Hong Kong

麥當勞的優惠安排

其實25蚊一個餐又真係好吸引, 但是相信要好有計劃下才會受惠. 因為買券後要等2天, 那麼便會失去了忽然想吃麥當勞的顧客. 失去了衝動消費的顧客, 可能就是最大的客源.

以本人為例食麥當勞都是心血來潮才會去, 現在見到手機APP付費卻要等兩天才有禮券, 即刻打消了念頭了. 不明白麥當勞咁大間公司, 仲要搵人把關禮券換領, 以現在的科技即時派券應該沒有技術上的困難吧.

Image Source: https://mcdonalds.com.hk

Hong Kong, Hong Kong

食物鏈的真理

現在還有人認為救一人和救五人的選擇下, 可以體會到人性的決擇. 其實這也反映現在的價值觀, 只會選擇傷害最少的一方, 但是當”傷害最少”被濫用為打壓異己的理由, 最終自己也會受害. 為何要選1人或5人, 而不選擇嘗試叫停火車, 或解綁他們? 現在新一代被局限思維, 有時解決方法就是這樣簡單, 若果還盲目相信1人和5人的理論, 最後就如圖下的結果.

Image Source: Anime knowledge

Hong Kong, Hong Kong

近十年的愚民政策下的錯誤觀念

為何現在學者的價值觀, 覺得有”經歷”便不用”知識”, 而有”知識”又不用”經歷”? 其實”知識”可以為”經歷”提供一個方向, 從而可加快實現”經歷”的結果. 而有”經歷”便可印證”知識”是否正確, 從而修正”知識”的相關理解.

現在香港的所謂學者連這個咁簡單的道理也不懂, 真的擔心日後新一代的智力會大幅退化, 就是因為教育界的愚民政策吧.

Image Source: 易有料

Hong Kong, Hong Kong

俾分的標準

其實俾分的標準, 就是會越俾越低分. 即是若果第一個成績不是太差, 就會成為”案例”. 日後的俾分就會以它的標準去俾分. 而這個再”俾分的新標準”又會成為下一個俾份的標準.

過去的經驗會越俾越低, 因為人是會對重覆性的東西有厭倦的感覺, 所以為甚麼主角永遠要壓軸出場?

Image Source: MMU Confessions

Hong Kong,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