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高估了AI, 還是貶低AI

個人來講, AI最大優勢便是人性化命令, 而當人性化命令, 就有很多細節還有待改善. 當中個人觀感來講文字是最弱, 明明電腦處理多語言文字是最強, 但是AI的對文字的能力有點”弱智”吧. 而另一方面, 很難控制圖片中的物件和人物構圖, 因為總藏有隨機性. 或何不能用”選擇題”的方式一點點去組成一幅AI畫作, 那樣不是更簡單? 為何一定要用人性化命令? 而最終目的只想畫一幅畫而不是模擬人類?

本人參考了”PCM”的報導 (用 ChatGPT 唔只生成漫畫 連 3D Model 都生成到), 當中試了用谷歌最新的圖片引擎做了報導的例子, 有以下的結果, 不知道是否ChatGPT是否更強, 但是現在大眾心目中對AI的觀感和實際, 有幾大差距自己用心體會一下吧.

大家可以自己試下, 本人引用PCM的咒語:

  • 生成 4 格漫畫
  • 主角 1 : 多啦 A 夢風格的機械貓
  • 主角 2 : 老鼠
  • 故事順序
  • 1. 機械貓在房間準備吃豆沙餅
  • 2. 聽到媽媽在叫他
  • 3. 機械貓把豆沙餅收好
  • 4. 回來時,看見豆沙餅被老鼠吃了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84 – 舍伍德俠盜團 (Gangs of Sherwood)

這是一款以二次創作的俠盜羅賓漢的故事的動作遊戲, 又有先進的大型機器的同時, 人物背景卻是中世紀的歐洲. 而這遊戲是可以供多人一起玩, 對本人來講要找朋友一起玩就有困難, 否則可能可以體會這款的遊戲的樂趣.

當中本人玩離線模式, 玩了第一章中, 除了首腦戰之外, 就沒有太大特色, 敵人重複度很高, 只是在大地圖上由一個關卡走到另一個關卡, 開始時都有點樂趣, 慢慢就會覺得好像為了完成遊戲而玩遊戲, 這個想法讓本人放棄把這遊戲打爆機才評論.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 本人玩的是EPIC GAMES版本, 就是不能觸發遊戲成就, 這樣本人對有缺憾的遊戲某程度也會有點抗拒吧.

如果你問本人這遊戲怎樣評價? 個人認為如果有朋友一起玩, 當中一定會有樂趣. 但是曾經看過有玩家話線上模式要爭怪來打 (玩過線上RPG一定明白這是甚麼意思), 最後會否打機變打交, 就好難講了.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83 – 黑貓偵探: 深入本質 (Blacksad: Under the Skin)

很久沒有玩過以歐盟贊助的遊戲了. 其實這款遊戲在客觀性的缺憾很趕客. 角色行走很緩慢, 而且畫面會窒吓窒吓咁, 很影響遊戲體驗. 不過本人對它的故事和遊戲模式有點興趣, 所以堅持玩下去.

而故事不知道會否有不同的結局, 本人玩了一個不好的結局, 發展可能太過跟據線索和推理去回應和調查事件. 本人明白了所謂”成功”其實也有很多面, 如果把好的一面與其他人的好的一面, 結果可能會好轉. 就如這遊戲的結局, 女主角發現在自己父親被殺後收養和照顧自己的人, 其實就是殺父仇人, 而親手把這個”恩人”殺死, 最後女主角又犯下了殺人罪坐監了. 最後所有故事的好人都沒有好結局吧.

本人就想如果不跟遊戲指示, 迫殺父仇人露出陰暗面, 會否結局會更好? 其實所謂的成功, 有時由好多面組成. 舉例有人說無良僱主克薄員工, 自己賺錢的同時又不會把賺到的直接回報員工. 而另一方不負責任面員工又時常只顧自己的利益, 僱主往往付了錢還要被員工的任性而影響公司賺錢的運作. 其實以上也只是一個負面的角度, 如果話員工可以得到從僱主得到收入幫助生活, 而另一方面僱主只需要付出一定的金錢, 就有員工幫他賺更多的錢, 其實都只是描述同一個客觀事實吧.

所以本人只想為”德國”的理念抱個不平. 人人也認為”德國”的理念是剥削愚蠢的人, 不讓他們得到應得的好處. 所以有人要為這班”豬仔”平反, 讓他們清醒對抗這種主意. 但是反轉豬肚就是屎, 如果讓”豬仔”知道殘酷的一面, 真的是為”豬仔”好嗎? 當過去有人資助”豬仔”還有能力自食其力, 倒還是一件好事, 但是當”豬仔”知道了殘酷的一面, 連”豬仔”謀生的機會被破壞得連基本生活都帶來困難, 這叫拯救”豬仔”嗎?


Hong Kong, Hong Kong

水能載舟

其實本人年紀都不小了, 往往想把經歷與年輕人分享. 當中明白用”小船”的方式去反映”大船”的經歷問題. 目的就是想新一代不用像本人需要用了很多血汗換來的經歷, 去決擇一些未體會過的事情. 佛道有緣人, 世界都有分大小, 這樣才算一個完整的世界, 有時未承認大世界的存在, 也不會得到小世界的幸福. 反而了解大世界的問題, 才能讓人在大世界得到小世界的幸福吧.

圖片來源: 搞笑的奇葩旺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77 – STAR WARS 絕地:倖存者

這是一款EA星球大戰動作RPG的下集, 初初體驗了第一關, 很友善的跳躍, 難度適中的關卡, 本來一心一口氣去完成這個遊戲. 但是在第二關它選擇了不再友善, 遊戲手掣無故失靈, 遊戲崩潰死機, 而它的目的只是想為現實帶來改變, 而它真的逹成現實的改變, 就是本人不想再玩這個遊戲了.

本人不建議支持那些爛尾的遊戲, 如果有自虐狂就例外吧.

[2025-03-20 18:14]

本人不憤氣再試多幾次, 發現某個關卡怎樣跳也跳不上, 當不知道要怎樣前行時, 就上網查看攻略視頻, 發現那個很簡單便可以跳過的地方, 本人過去怎樣跳也跳不到. 但是當看完視頻後一跳便跳過. 如果本人真的那堅持靠自己實力去完成這個遊戲, 可能永遠也過不到而不斷嘗試去浪費時間. 那麼大家選擇不斷無任何提示下拿下那個”冠軍”而現實卻無任何改變, 還是不再浪費時間接受團體精神拿下那個”亞軍”好一些?

[2025-03-20 20:47]

本人重看了自己遊玩的錄影, 發現原來自己把個踏腳箱推得太入, 才會一直跳不到上去, 要在通道左手邊, 而右手邊留有空間才是正確的位置. 所以這個問題是自己問題, 不能怪人吧.

[2025-02-23 10:31]

終於也完成了這款遊戲, 說說個人的感想. 其實本人玩故事模式, 已經可以很容易便過了動作的關卡, 但是本人最害怕的”跳躍”關卡, 還是有存在. 就如當中大型鑽地機器的關卡, 算是這遊戲的最困難的”極限跳躍”關卡, 只是遲半秒也沒有可能過關, 本人玩那個關卡又沒有儲存功能, 只能硬著頭皮不斷嘗試, 但是那種壓力玩到本人手心也出汗.

坦白講, 過完了一次那些”極限跳躍”, 本人不想再玩第二次. 幸好這遊戲之後的關卡的難度又回復正常, 可以再次調整了心情. 這情況在新版的”盜墓者羅拉”也有相同的情況. 本人完成了第一輯的”盜墓者羅拉”, 當中又是有大量”極限跳躍”, 之後即使EPIC GAMES送了第二輯和第三輯, 都是因為害怕了當中”極限跳躍”的壓力, 本人一直沒有動力去玩, 這便是本人說遊玩時的精神壓力極大而害怕的原因.

而這遊戲的設計改良了第一輯問題, 地圖指引大幅優化, 完全發揮了地圖作用. 知道下一個卡關的解決方向, 同時新增了瞬間移動的功能, 本人曾經在這主題的第一輯的某個關卡迷路, 走了一兩小時也找不到回頭路, 當中不斷兜圈仲要再次極限跳躍, 但是現在這一輯只要瞬間移動便可.

還有本人一直不明白改造激光劍有甚麼作用, 又不會增加攻擊力或任何屬性, 到底這個主要功能的設計目的只是換皮? 那麼一個小部件換皮又有甚麼影響? 所以本人一直都沒有改造過激光劍吧.

而本人以為這遊戲的故事在這一輯完結, 原來最後故事還留著尾巴. 去到與世隔離的世界, 而那個世界其實甚麼都沒有, 而且還是有空間隔離, 不知道故事可以怎樣寫下去. 明明要羅盤才能找到與世隔絕的新世界, 而主角們失去了羅盤又一樣可以去到與世隔絕的新世界, 那麼還要羅盤做甚麼? 所以本人當時玩的時侯就會心想, 這樣故事就結束? 個人評估是想故事早點完結才急急完場, 黑武士永遠也只能友情客串, 可能怕破壞了原創的星球大戰故事吧.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82 – 烏鴉-重製版 (The Raven Remastered)

這款遊戲當年卡關, 在看了視頻攻略也過不到. 因為當年在看了視頻可互動的位置, 到本人遊玩時卻沒有互動效果. 不過近期本人找回一些未能過關的遊戲, 當中本人找到了文字版的攻略, 說過關就要靠梅花間竹地互動, 即與人物聊天一次, 之後再與物件互動一次, 之後又再聊天一次再互動物件一次. 這些是視頻也未能清楚表逹出來, 但是當明白關卡的設計, 就已經能完成遊戲了.


Hong Kong,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