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遊戲補完計劃55 – STAR WARS 絕地:組織殞落

這隻遊戲是特價時買的, 價錢很吸引, 絕對是物超所值. 而玩時的感覺, 卻像一個攀山模擬器多過一個星戰動作遊戲. 幸好這遊戲沒有甚麼惡心的關卡設計, 再加上完美的地圖系統, 如果做任務時, 這個地圖系統可以輕易引導到目的地. 但是當完全任務, 要求要回到飛船上, 那個回程路線並沒有任何指示, 最慘的是如果不小心跳錯層數, 可能就要兜大圈才能回去. 所以其實加入方向指示會更好.

在玩這個遊戲, 感到是和盜賊傳奇(UNCHARTED)同一個系統, 又要不斷爬爬爬, 跳跳跳, 走過裂縫等. 全程都像是在避開敵人, 沒有參與戰爭的那樣. 回想唯一一次只是駕駛那架”四腳怪”(不知道甚麼名字)參戰, 其實都不太像所謂的星球大戰.

故事方面, 講絕地武士已絕種, 倖存者想復興自己的民族的一個故事. 但是玩到最後遇到黑武士, 所謂經歷了不同考驗下的主角, 還是不堪一擊, 又是走回逃亡的結局. 坦白講, 以隱藏逃避的方式生活, 又怎能會有進步? 又怎能可以緊握已經在手中的一切?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54 – Virtua Fighter 5 R.E.V.O.

有人說這遊戲其實是幾年前的作品, 刪除了故事模式, 就真的只是一個單純的格鬥遊戲吧. 本人玩了幾個回合, 操控好像沒有這麼流暢. 本人用最熟悉的Jacky, 過去只需要按”前”+”腳腳腳”, 就可以輕易做到”側踢”. 現在怎樣按也出不到, 暫時不知道甚麼原因, 有時間再研究吧.

而這遊戲就真的很單純只玩格鬥, 所以沒有發現任何其實元素吧. 而DLC有少量不同”衣服”, 這點除非做創作找一些素材, 否則像本人這類玩家, 就沒有太大吸引力了.

結論就是追求單純玩格鬥遊戲的可以入手, 但是在本人角度, 只是這遊戲一個單純安排線上格鬥的容器吧.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53 – 傾聽畫語:最美好的景色 (Behind the Frame)

這是一隻很簡單和很短的遊戲, 解謎難題基本上不用提示也應該知道下一步做甚麼, 畫面以半動畫的方式表現出來.

而故事也很簡單, 就是一個老人家已忘記了很多舊事, 但是可以從自己的過去的畫作回想起來, 當年自己年青時的一點經歷.

其實人生中很多人也曾經是最寶貴的伙伴, 但是可笑的是其實也一樣只是人生中的一個過客吧. 本人也是一樣, 想起一個曾經互訴心聲的伙伴, 現在連名字也忘記了, 唯一記得用一個詞語表示便是”知心知音”吧.


Hong Kong, Hong Kong

資源分配

其實有時盲目追求刷數字記錄, 是有點不理智. 明明最理想的管理態度, 不是把資源用到所有層面, 而是把資源分配到真正有需要的人. 而如當年科網股爆破, 就是連新聞訪問一個阿伯, 問他知不知道你排隊做乜, 佢話要買唔知乜”當當金”, 之後再問知不知道甚麼叫”當當金”, 他就話唔知呀, 人排我又排呀. 那麼就這個瘋潮, 把很多普通巿民的血汗錢歸入投機者當中. 當年那些輸身家的普通巿民的故事有幾多會被報導? 這”瘋潮”制度, 真的在幫助社會嗎?

圖片來源: Utar Confessions 2.0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52 – 超級機械人大戰30

這遊戲系統相信不會陌生, 而今次改動就是可以自選關卡來玩, 遊戲關卡多不勝數, 據聞連DLC是有250多個關卡, 本人玩了幾十小時, 大約100關左右, 都由開始急於破關到不想再玩了. 某程度因為故事的代入感太低, 零零碎碎的小關卡, 比起以前玩2-3小時一個長的關卡, 吸引力太低, 某程度到了刷數值的情況.

其實到了2025年, 機戰還是用文字方式講故事, 可否在新版本多一點變化? 好像如果用動畫做故事描述成本太高, 可否用漫畫代替? 就像用文字百幾字, 可能只是描述某兩個人的關係, 但是圖畫只要用一個眼神或一個動作, 就已經充份表逹了. 就如千字文的描述, 也敵不過數幅圖畫, 數十幅圖畫, 也敵不過一條短片. 這便是現時媒體的發展方向吧.


Hong Kong, Hong Kong

個人認為”復古遊戲”的最簡單出路

其實如果又不重做復古遊戲, 就只能把它們當作”古董”的角度去看待. 坦白講, 真心玩這些復古遊戲會有多少人? 但是間中開來玩玩一兩回合又大有人在吧. 而最大的動力, 就是像故宮博物館一樣, 讓新一代找到以前的遊戲世界是怎樣, 找到當中的經典吧. 就如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 你問問新一代的人知道是甚麼吧? 這才是復古遊戲的最大價值吧.


Hong Kong, Hong Kong

有錢不代表任性

其實有錢人, 往往要運作一間公司, 就應該要明白自己公司的運作, 和客戶的想法. 往往”裁員”不是因為”老闆”, 而是因為”客戶”. 而這個”客戶”沒有想法, 而”員工”又不能反映比老闆知道, 怎樣可改善公司運作呢? 如果有得選擇, 做一個簽名機器, 定係一個真正用家, 那一位才是真正的CEO? 大家又會怎樣選擇?

圖片來源: 網路謠言終結者

Hong Kong, Hong Kong

真正的調查

其實有人指當AI普及化之後, 電子證據再沒有作用, 要甚麼證據也可以輕易做了出來. 其實個人來講, 只要虛心學習, 不要否定對自己不利的事實, 就如檢舉人時就說電子證據是事實, 想脫罪時又會講這只不過是AI創作的電子內容, 這樣接受任何可能才是查找真相的必要條件. 一開始便界定”對”與”錯”, 是永遠查不到真相的.

至於在本人來講, 寫程式有臭蟲而不能正常運作是正常, 如果因為當有機會被第三方作假而導致不正常運作而放棄找臭蟲, 那麼只能說是不面對現實, 可以改姓”賴”了.

影片來源: 侯子


Hong Kong, Hong Kong

引導性調查

其實做得問卷調查, 它的作用就是查出真實的數據. 但是當想用問卷調查作出某種政治目的, 最後也只不過係垃圾吧. 其實即使匿名的電子問卷調查, 你估真係唔寫名就唔知道個咩? 其實如片中的例子有點誇張, 但是現實卻是很多時所有選擇都不是想答的答案, 而卻只能隨便選一個才能進下一步, 你們話引導性問卷調查有幾真實? 而影片中的問卷調查的唯一目的, 就只不過用假數據來作自我安慰的借口吧. 所以不要盲目相信所謂政團的問題調查結果吧.

影片來源: 鴿舍迷因


Hong Kong,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