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遊戲補完計劃91 – 城堡破壞者 Castle Crashers

這是一款多人同機遊玩的橫向動作遊戲. 這款遊戲卡關了很久, 一直因為後期遊戲進度太難不能過關. 近日本人再試其他的修改器, 發現支援這款遊戲, 於是就用它便最後那一兩關輕鬆完成了.

其實外界一直有壓力這個中文譯名不太符合本人的喜好, 有人以為只能用小觀的方式才能過. 其實本人再深想一層, 一切皆是緣, 有時去理解一件事, 只要換個角度去看便好. 那麼就把中文譯名, 以數字格式方式,逐個字去理解, 就符合了本人的喜好了. 有時不用刻意去”扭”, 返而效果會更好吧. 這便是”元”的世界了.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90 – 樂高星球大戰: 天行者傳奇 (LEGO Star Wars: The Skywalker Saga)

這遊戲是一款近乎由電影提材的故事移植的最後期的樂高電子遊戲, 出了這遊戲後都過了幾年了, 樂高遊戲都轉換了玩法, 都不再出電影品牌了. 最後甚至這遊戲要到EPIC免費贈送, 當中明顯就是製造業的斷層吧. 其實玩樂高就是有無限復活加難度低下, 很適合做故事模式, 所以若果做原創故事自選發展方法, 這個目標樂高遊戲一直都無試過.

另一個情況, 就算再做電影品牌, 還有很多經典電影可以做, 好似鐵甲威龍, 第一滴血, 生死時速, MISSION IMPOSSIBLE, DIE HARD等. 有人話這些電影的劇情很多人都知道沒有吸引力, 但是現實還有很多人(特別是的新一代年青人), 都不知道有那些品牌. 就即使以本人有一定年紀為例, 星球大戰播出了這麼久, 本人連那個角色與那個角色有甚麼關係, 有甚麼劇情都不知道. 就好似一直以為莉亞公主和芮是同一個人, 玩了這遊戲才更了解星球大戰是甚麼的東西吧.

玩這個遊戲就像上完星球大戰雞精班, 1-9輯的劇情大綱都看過, 原來1-9集也只是一套家庭倫理劇情, 只是這個家庭在影響世界上的人的生活的方向吧.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89 – (劍與靈魂:未見 Swords & Souls: Neverseen)

這是一款重覆訓練度極重的遊戲, 本人使用了修改器, 也覺得這遊戲的升級模式是何其痛苦. 這個升級系統就是透過動作操作的訓練關卡, 才能可提升能力級數, 但是打敗任何敵人也不會有經驗值. 本人不知道其他玩家從正常途徑是怎樣過關, 本人試過以正常玩法在第一章4-5關便會卡關, 而必須訓練升級, 但是這些敵人約17級, 而本身由約7級不知要練多久才能訓練到和一般的敵人差不多級數了.

個人不建議玩這遊戲, 除非有修改器, 而本人有了修改器, 才能感受到當中的樂趣. 或許把遊戲的難度調整到使用修改器的水平, 才算一款可以正常遊玩的遊戲吧. 否則相信8成的遊戲時間在無聊的動作訓練關卡, 未免太無聊了.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88 – 伐木熊杰克(LumbearJack)

這是一款很短的幽閒的動作解謎遊戲, 任何關卡的玩法差不多, 約三小時便可完成遊戲. 玩法就是把所有污染的設施破壞便可過關. 這遊戲的故事就是講動物們怎樣把人類的污染消除, 找回人類與動物共同生活的美好世界. 可能當中宣傳環保意識, 讓人感到大自然的世界是很美好的.

說回環保, 近年明顯變成一種意識型態的鬥爭, 多於環保本身的意義. 明明環保的主旨就是善用地球上的資源, 讓世界可以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發展. 但是近年的環保政策已”阻膠”到走火入魔. 舉例買一杯飲品, 過去可以用膠杯, 但是現在卻建議用紙杯, 甚至自備水杯. 這個有甚麼問題? “膠”明明是提煉石油的副產品, 而這副產品不會在沒有被用在製造塑膠時而消失, 明顯把地球上存在的資源浪費, 而換成使用紙來製造杯, 那麼紙又是來自那裡? 又不是斬樹後製造紙張, 明明多餘的石油副產品不用, 而去斬更多的樹來用, 這真的是環保嗎? 而自備水杯更離譜, 明明自備水杯有衞生問題, 而且因為自備水杯大小不一, 而需要量度份量就要先把飲料沖到紙杯, 然後再從紙杯倒入自備水杯, 之後再掉了那隻紙杯. 而自備水杯又要清洗, 不但增加了工序, 甚至覺得所謂環保已變成一種自欺欺人的儀式了.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87 – 巴德·斯潘塞和特倫斯·希爾:幽默的豆子2 (Bud Spencer & Terence Hill – Slaps And Beans 2)

這是一款橫向動作的遊戲, 已經是第二集了. 遊戲依然好玩, 本人玩簡單難度, 難度可以更容易體會遊戲的故事. 而這一集的故事, 兩個主角都是沒有任務和目的, 而劇情推進就像順其自然, 由逃離困境後再隱藏身份之後執行任務, 主角們本來打算從任務得到一些好處, 而傳統的美國劇集就是打敗了所有的敵人後, 執法部門就會到逹現場, 所以甚麼好處也拿不到還要當英雄, 所以過關斬將有時都不知道為了甚麼.

而這一款遊戲可以讓二個人同時遊玩, 但是一個人也可以玩, 再加上AI隊友幫手, 不過這個AI隊友不是太聰明, 很多時幫不到手打敵人, 還要搶著吃補血食物. 雖然這樣, 到最後首腦戰, 又會在本人無血就快死時, 本人不斷避開敵人, 而這時靠AI隊友打敵人彈些補血食物給本人補血, 這是否其實AI隊友太聰明, 其實只是見你當沒有受到威脅的時侯讓你表演, 而變得像個AI智障?

題外話: 本人玩這遊戲是EPIC版本, 還是一樣成就系統有問題. 之前已有很多隻遊戲成就系統都有問題, 已經投訴了很多次, 而EPIC回覆你自己去遊戲開發商查詢. 那麼就像在麵包店買麵包, 發現麵包有問題而向麵包店投訴, 而麵包店職員叫你去麵包工房查詢吧. 就算麵包是預製品還是自家生產, 那麼你估麵包工房有沒有人理你? 希望EPIC不要總是把簡單問題複雜化吧.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86 – 塵路之旅 (Dustborn)

這遊戲是一款劇情冒險遊戲, 當中可以跳過所有動作戰鬥和QTE的關卡. 而本人選擇專注劇情發展, 所以本人選擇跳過戰鬥關卡. 這個感覺也沒有甚麼感到缺失, 因為這遊戲的故事其實都幾豐富. 但是這遊戲是披著DEI的謀皮的遊戲, 剛開始時這比份就更加重, 有解釋只是開發者想知道到底規則發展的方向要往那裡走, 而勇敢在”政治”的環境下, 找出一個出口.

而這遊戲是講有一班人由一個沒有自由的國家, 要通過一個”正義”主意的國家, 最後就到逹了心目中的人生發展. 當中劇情選擇沒有刻意引導性選擇, 所有選擇都是開放式, 個人來講沒有強行要表逹某一種立場, 如果講劇情, 算是一款很中立的遊戲.

如果有人問本人的體會, 像本人喜歡那些劇情冒險的玩家, 一定會喜歡. 而DEI的設定只是一塊謀皮, 玩到中後期早已不存在了. 所以本人推薦喜歡劇情冒險的玩家遊玩.

題外話, 甚麼叫DEI? 就是一種”打大佬”的意識型態. 而這意識型態都有至少4-5年. 而它由隱藏的意識代表, 變成被冠名SWEET BABY, 到現在叫DEI. 目的就是用”大佬”的資源打擊”大佬”, 客觀角度則是規則在描繪故事時要求不要抵毁現實的人物, 簡單來講即係唔係”唱衰人”. 但是這個立場又不是只能讚好, 而是背後規則的目的只是讓大眾可以透過當中”故事的主角”而更了解”現實的人物”的真實一面和實況. 而遊戲中的DEI最明顯部份, 以一個不男不女的中性人代表”香港”, 當中本人真的不能讓人投入任何情感, 所以本人遊玩中的選擇, 所有對這個不男不女的友善的選擇也選不落手. 這便是反映, 如果所謂編劇只是無可奈何要跟據規則要DEI政治正確, 但是當這個不男不女的角色也未能讓人覺得是在描述”香港”, 這個設定就有違規則原意, 更不應把這個”政治正確”後變得更加”政治不正確”的責任, 歸究於”不可抗力”的原因吧.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85 – 賓尼兔:古怪的運動世界 – 豪華版 (Looney Tunes: Wacky World of Sports – Deluxe Edition)

這是一款被人遺忘的遊戲, 沒有任何宣傳或助攻, 而本人有幸無意中見到這款遊戲. 當中以賓尼兔的角色進行運動比賽. 當中比賽以四大球類作主題, 足球, 籃球, 網球, 和哥爾夫球. 遊戲以傳統運動遊戲的玩法, 加入像賓尼兔的大整蠱陷阱影響比賽結果.

坦白講, 單人加AI朋友的模式, 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只是單純的重複遊玩這四款運動來解鎖隱藏項目. 不過另一個角度, 當開派對時, 這一款單機四人同時遊玩的遊戲, 可以為派對帶來樂趣, 就如當年那些”娛樂金魚眼”, 或”甚麼大亂鬥”那些單機四人遊戲, 一定比單機一人的體會更好. 總好過開派對, 但是個個人都在自己睇自己手機. 但是這個四人同時玩的最有趣的情況的最低配備, 你要有容納四個人和電腦的空間, 加上四個手掣, 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個朋友吧.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84 – 舍伍德俠盜團 (Gangs of Sherwood)

這是一款以二次創作的俠盜羅賓漢的故事的動作遊戲, 又有先進的大型機器的同時, 人物背景卻是中世紀的歐洲. 而這遊戲是可以供多人一起玩, 對本人來講要找朋友一起玩就有困難, 否則可能可以體會這款的遊戲的樂趣.

當中本人玩離線模式, 玩了第一章中, 除了首腦戰之外, 就沒有太大特色, 敵人重複度很高, 只是在大地圖上由一個關卡走到另一個關卡, 開始時都有點樂趣, 慢慢就會覺得好像為了完成遊戲而玩遊戲, 這個想法讓本人放棄把這遊戲打爆機才評論.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 本人玩的是EPIC GAMES版本, 就是不能觸發遊戲成就, 這樣本人對有缺憾的遊戲某程度也會有點抗拒吧.

如果你問本人這遊戲怎樣評價? 個人認為如果有朋友一起玩, 當中一定會有樂趣. 但是曾經看過有玩家話線上模式要爭怪來打 (玩過線上RPG一定明白這是甚麼意思), 最後會否打機變打交, 就好難講了.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83 – 黑貓偵探: 深入本質 (Blacksad: Under the Skin)

很久沒有玩過以歐盟贊助的遊戲了. 其實這款遊戲在客觀性的缺憾很趕客. 角色行走很緩慢, 而且畫面會窒吓窒吓咁, 很影響遊戲體驗. 不過本人對它的故事和遊戲模式有點興趣, 所以堅持玩下去.

而故事不知道會否有不同的結局, 本人玩了一個不好的結局, 發展可能太過跟據線索和推理去回應和調查事件. 本人明白了所謂”成功”其實也有很多面, 如果把好的一面與其他人的好的一面, 結果可能會好轉. 就如這遊戲的結局, 女主角發現在自己父親被殺後收養和照顧自己的人, 其實就是殺父仇人, 而親手把這個”恩人”殺死, 最後女主角又犯下了殺人罪坐監了. 最後所有故事的好人都沒有好結局吧.

本人就想如果不跟遊戲指示, 迫殺父仇人露出陰暗面, 會否結局會更好? 其實所謂的成功, 有時由好多面組成. 舉例有人說無良僱主克薄員工, 自己賺錢的同時又不會把賺到的直接回報員工. 而另一方不負責任面員工又時常只顧自己的利益, 僱主往往付了錢還要被員工的任性而影響公司賺錢的運作. 其實以上也只是一個負面的角度, 如果話員工可以得到從僱主得到收入幫助生活, 而另一方面僱主只需要付出一定的金錢, 就有員工幫他賺更多的錢, 其實都只是描述同一個客觀事實吧.

所以本人只想為”德國”的理念抱個不平. 人人也認為”德國”的理念是剥削愚蠢的人, 不讓他們得到應得的好處. 所以有人要為這班”豬仔”平反, 讓他們清醒對抗這種主意. 但是反轉豬肚就是屎, 如果讓”豬仔”知道殘酷的一面, 真的是為”豬仔”好嗎? 當過去有人資助”豬仔”還有能力自食其力, 倒還是一件好事, 但是當”豬仔”知道了殘酷的一面, 連”豬仔”謀生的機會被破壞得連基本生活都帶來困難, 這叫拯救”豬仔”嗎?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77 – STAR WARS 絕地:倖存者

這是一款EA星球大戰動作RPG的下集, 初初體驗了第一關, 很友善的跳躍, 難度適中的關卡, 本來一心一口氣去完成這個遊戲. 但是在第二關它選擇了不再友善, 遊戲手掣無故失靈, 遊戲崩潰死機, 而它的目的只是想為現實帶來改變, 而它真的逹成現實的改變, 就是本人不想再玩這個遊戲了.

本人不建議支持那些爛尾的遊戲, 如果有自虐狂就例外吧.

[2025-03-20 18:14]

本人不憤氣再試多幾次, 發現某個關卡怎樣跳也跳不上, 當不知道要怎樣前行時, 就上網查看攻略視頻, 發現那個很簡單便可以跳過的地方, 本人過去怎樣跳也跳不到. 但是當看完視頻後一跳便跳過. 如果本人真的那堅持靠自己實力去完成這個遊戲, 可能永遠也過不到而不斷嘗試去浪費時間. 那麼大家選擇不斷無任何提示下拿下那個”冠軍”而現實卻無任何改變, 還是不再浪費時間接受團體精神拿下那個”亞軍”好一些?

[2025-03-20 20:47]

本人重看了自己遊玩的錄影, 發現原來自己把個踏腳箱推得太入, 才會一直跳不到上去, 要在通道左手邊, 而右手邊留有空間才是正確的位置. 所以這個問題是自己問題, 不能怪人吧.

[2025-02-23 10:31]

終於也完成了這款遊戲, 說說個人的感想. 其實本人玩故事模式, 已經可以很容易便過了動作的關卡, 但是本人最害怕的”跳躍”關卡, 還是有存在. 就如當中大型鑽地機器的關卡, 算是這遊戲的最困難的”極限跳躍”關卡, 只是遲半秒也沒有可能過關, 本人玩那個關卡又沒有儲存功能, 只能硬著頭皮不斷嘗試, 但是那種壓力玩到本人手心也出汗.

坦白講, 過完了一次那些”極限跳躍”, 本人不想再玩第二次. 幸好這遊戲之後的關卡的難度又回復正常, 可以再次調整了心情. 這情況在新版的”盜墓者羅拉”也有相同的情況. 本人完成了第一輯的”盜墓者羅拉”, 當中又是有大量”極限跳躍”, 之後即使EPIC GAMES送了第二輯和第三輯, 都是因為害怕了當中”極限跳躍”的壓力, 本人一直沒有動力去玩, 這便是本人說遊玩時的精神壓力極大而害怕的原因.

而這遊戲的設計改良了第一輯問題, 地圖指引大幅優化, 完全發揮了地圖作用. 知道下一個卡關的解決方向, 同時新增了瞬間移動的功能, 本人曾經在這主題的第一輯的某個關卡迷路, 走了一兩小時也找不到回頭路, 當中不斷兜圈仲要再次極限跳躍, 但是現在這一輯只要瞬間移動便可.

還有本人一直不明白改造激光劍有甚麼作用, 又不會增加攻擊力或任何屬性, 到底這個主要功能的設計目的只是換皮? 那麼一個小部件換皮又有甚麼影響? 所以本人一直都沒有改造過激光劍吧.

而本人以為這遊戲的故事在這一輯完結, 原來最後故事還留著尾巴. 去到與世隔離的世界, 而那個世界其實甚麼都沒有, 而且還是有空間隔離, 不知道故事可以怎樣寫下去. 明明要羅盤才能找到與世隔絕的新世界, 而主角們失去了羅盤又一樣可以去到與世隔絕的新世界, 那麼還要羅盤做甚麼? 所以本人當時玩的時侯就會心想, 這樣故事就結束? 個人評估是想故事早點完結才急急完場, 黑武士永遠也只能友情客串, 可能怕破壞了原創的星球大戰故事吧.


Hong Kong,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