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某些網站異常緩慢的原因

今天是假期無聊又懷念一下, 忽然想查看為甚麼網站不能載入, 當中原來是把頻寬的速度降到很低, 本人在HKTVMall中, 看到百幾KB的圖片也需要一分鐘才能完全下載, 即每秒只很幾KB的速度, 這個漏洞讓網絡管理員查看網絡是正常, 但是本人相信網絡管理員不會去測試下載速度, 最後又係口同鼻拗.

下載1秒得幾KB, 可以點攪?

這次本人就查看本人網絡速度:

香港寬頻
CSL
數碼通
和記

在各ISP又是競爭對手, 又是合作伙伴的情況下, 要到哪一天才能世界大同的雙嬴情況?


Hong Kong, Hong Kong

對淘寶的建議

其實現在淘寶不知道甚麼原因, 所有電子產品也不送香港, 莫非是中國大陸要制裁香港, 所以不把高科技產品出口?

但是本人多次在淘寶買電子產品也中伏, 產品總是會有些無病的.

而且定價是在計匯價後會與在香港售賣的價錢差不多, 是否也是”合謀定價”?

基本上本人看到已沒有甚麼競爭力, 價錢的問題也是次要, 不送香港才是真正的問題, 而且已試了很多次中伏 (總是有些功能用不到), 現在真的有點害怕再在淘寶買電子產品了.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

「無證」網店湧現賣貨 稅局被批監管過於寬鬆

Source: 巴士的報

賣二手嘢又點? 根本很難界定公司定私人, 就算係整咗個網站, 都可以係用作私人身份代”朋友”買貨, 其實逼人申請公司BR申請.com最初也有實行, 但是後來.com反而最容易申請, 俾年費約10美金在網上就申請到, 不用任何文件.

若果想加強監管, 本人建議香港發展.hk品牌, 給人印像.hk受香港法律保障, 並且至少讓人可以查看網站是誰人或那間公司申請, 現在卻因私隱限制了查看domain申請資料. 其實現在樓宇物業也一樣可以查看業主名字, 真的不明白誰推出這私隱限制, 阻礙domain的權威化和專業化, 希望有關方面再檢討一下.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

防範造謠擦流量 Bilibili 將公開用戶 IP 位置

Source: PCM

其實把資訊真確性的責任, 交由用戶去處理和分辨是有點不負責任, 因為服務供應商, 應該可以有分辨影子戶口的條件來限制假消息流傳, 如加入硬件ID認證再和IP地區位置綑綁, 應該可以找出VPN的影子用戶. 如一個月內有超過兩個國家的IP, 系統便能自動找出並加以識別.

在用家角度, 一個戶口一個硬件ID有多於一個國家的IP, 除了旅行之外應該沒有機會. 所以可以加入旅行模式, 讓用家預先加入旅遊的國家, 應該可以解決旅行的問題. 而這個旅遊設定限制一定設定上限, 以防”假旅行”來使用VPN.

可能有人覺得這限制打擊VPN, 但是其實這要求只是保障合法使用互聯網的用家 (因為VPN已成為網絡犯罪的工具), 而一般正常用戶更可以不用理會以上建議, 因為正常使用互聯網的條件下不會觸發以上規限吧.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

歐盟消費者團體指控 Google 在帳號註冊過程中存在「欺騙」

Source: Engadget中文版

其實”私隱權”問題, 一向也是雙刄刀的問題, 因為當自己的利益受到傷害, 就會想人知道自己的確實身份, 而當自己做了壞事, 就不想別人知道自己的確實身份, 和被傷害的人的確實身份. 而歐盟的官員, 只是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 即歐盟機構可以收集資料而沒有調查, 而歐盟以外的機構連半點水也不能沾上.

這個就像VPN服務欺騙世人, 說VPN可以保障私隱, 但是同時所有從VPN看過甚麼網站和服務, 全部都被VPN公司記錄下來. 其實只是把”公海”的數據變成”私人公司”的數據吧.

這個科技世界年代, 還迷信沒有數碼足印? 現在的方案只是讓自己足印留到在那個位置吧. 如果不想留下足印, 除非不用任何電子設備. 但是現在這年代有那個人能做得到?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

東方日報A1:假地址傀儡戶口 網購騙局難追究

圖片和資料來源:  東方日報

其實騙徒不是毫無破綻, 因為騙錢必要收款戶口, 而收款戶口必須實名制, 如果說戶口被盜用, 理論上是由一個實名制戶口到另一個實名制戶口, 除非他們有戶口的提款卡, 否則所有銀行交易也會能跟踪, 不是像報導中那樣沒有證據. 而且一般用戶忽然戶口多了錢, 戶口戶主也應該主動匯報, 而”釣魚”騙案不是一兩天便完成, 應該至少一兩個星期來作犯案, 所以應該有足夠的時間發現問題, 所以應該重罰借用戶口作傀儡的戶主, 至少也要刑事和坐監才能有阻嚇作用.

P.S. 以上的內容本人在FACEBOOK被禁言, 所以有人相信為了廣告費而默許騙案發生, 也相信不是空穴來風吧.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

科大教授:推廣電子支付需了解市民生活習慣

upload_article_image
Source: 巴士的報

其實轉數快這麼成功, 為甚麼不能提供woocommerce付款API plugin, 帶領香港大部份小型網站的付款統一天下.

反而現在政策讓第三方支付公司代理而放棄了商機, 因為大部份開發用家不懂怎樣辦認是可靠的支付公司, 卻要提供大量公司資料來申請戶口, 所以大部份客戶也不接受申請相關第三方付款戶口. 建議可以有官方認可的合作伙伴, 為甚至轉數快自己做回代理. 其實只需做到現時Paypal 支付plugin的效果, 已很容易開發執行.

如果網站容易開發後有大量流通使用, 當中的手續費應該夠支持開發, 從而造成良性經濟循環.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

假安心出行禁之不絕 不法之徒「話去就去」

Source: 東方日報

其實若果放得上APP STORE, 會批核得很嚴, 又要BR, 又要不能與其他誤導性的名字, 本人很奇怪有能力可以把假APP放到上APP STORE. 雖然若果海量的APP太多會有遺留, 但是”安心”一直宣傳, 阿公阿婆都知道是甚麼, 那麼為甚麼假APP可上架? 真的很大的問題吧. 是否又老屈APP STORE沒有審核嗎? 可否把假APP的LINK放出來讓大家見識一下?

如果說是第三方的匿名APP檔案下載, 那樣更讓人好奇, 不用”安心”不是說不是為了私隱? 那麼裝黑客做的APP能安全過官方APP嗎? 就像如說使用VPN服務可以更隱密, 但是其實所有互聯網的動作全記錄在VPN公司.

這個”安心”動機已變得畸型, 因為政府強制使用的目的出發點本身就已變了質, 所以讓不良份子產生了更畸型的對策, 現在只有向大眾宣傳”安心”是沒有惡意功能, 回歸正途才是政府應該要行的方向.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

港人信用卡資料外泄 通訊程式網站標價賣

Source: 巴士的報

其實不明白拿到別人的信用卡號碼有甚麼用, 因為當一用來扣錢便會即時會有短訊通知卡主, 所以最大可能是用作網購虛擬物品, 但是因為是虛擬物品, 所以當發現被盜用可立刻停止它的運作. 而實體網購有送貨地址, 送貨前卡主一定會知道被扣錢, 而且就此可追踪盜用的人的位置, 即使用儲物櫃交收, 可能早已報警並放蛇, ,所以一般盜賊不會花錢買一個真實的”虛假”用戶來換取只能騙盜一次的機會冒這風險, 這樣不合乎經濟原則.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