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國香港的市民對本港旅遊的見解

本人在港居住了很多年了, 但是其實香港很多地點我也沒有去過, 而我對本港的市民在香港旅遊, 可以再造就好客香港的情況.

  1. 現在推行的”奇岩怪石”對很多人來說, 是亳無吸引力的. 因為要花很長的交通時間去看石頭, 這一點對香港人來說吸引力不大.
  2. 現在如長洲等知名的旅遊景點, 在假日真的像旺角一樣那麼多人, 而大部份也是香港以外的遊客參觀, 而香港人只有在大眾上班的日子, 才可以愉快地參觀各旅遊景點.
  3. 香港的食物是世界中出名好吃的東西. 所以飲食絕對可以為香港旅遊業帶來外地遊客, 而不是介紹香港有甚麼”米芝連”,而是簡單地就像波蘿油, 奶茶等茶餐廰的廉價食物才是真正的美食.
  4.  其實本地潛在很多家庭式的本地遊客,但是在本地包團一向都較貴一點, 其實可以設立多點的平日的家庭式旅遊團, 可以滿足以上要求, 可以讓家長不用做大量資料搜集而安排滿意的行程.
  5. 其實如深水埗般的地攤, 在”高尚”的人眼中, 只是賣垃圾, 但是識貨之人便會明白也是尋寶的地方. 這點就連外國人也知道, 反而做本地地區規劃的人不知道, 而讓本地的特色旅遊景點不斷消失.

建議:

  1. 因為反正要對”奇岩怪石”作保護, 而提升作旅遊景點有點本沒倒置, 索性不要再宣傳便可.
  2. 在平日也加開船隻往來各景點, 甚至可以有多景點的”日票”, 以讓遊客不用太集中某地區.
  3. 其實希望”領展”可以合作, 不再讓所有茶餐廰變作大型連鎖快餐店, 因為那些也是香港特色.
  4. 可以在社區中心提供義工,作有關平日旅遊的安排.
  5. 就算特色景點因舊區要重建要消失,但是其實可以在新市鎮(如天水圍等)安排建立一些”有主題”的特色景點.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

就香港的福利政策的見解

香港的福利政策, 已有分辦”有需要”的人士的規則, 而向該批人士作出生活上的補助. 所以不用針對”誰是有需要”來作討論.

而作為長遠的福利政策, 相信已有一定的建議, 其實任何辦別資格的政策, 總會有一些”不能分類”的情況發生, 當中若果因為一些特別個案而修正分辦的方法, 只會製造更多空間產生問題, 所以應保留彈性處理的方案. 而一些”黑白分明”的份子往往針對一些”彈性個案”, 用貪污或官商鈎結等借口來拖延, 往往那些”彈性個案”就是最需要幫助的人, 因為通過”彈性個案”, 真的有如關公”過五關,斬六將”來換取一般人認為”垂手可得”的東西.

所以在明年的財政方案推出, 希望各人事可以高抬貴手, 不要再拉布了. 因為”他朝身體也相同”.

P.S. 就新方案偏向對有需要人士, 是因為不是現金補貼, 是建議使用一種新的方法, 較為”要求高”的人就算給他們資格也不會參與. 至於詳細情況待有確實方案推出才再討論吧.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

就我看到樓市情況和茂論

現在的樓價可以話很驚人, 單單租一間700尺的樓也要$15000, 而買一間700尺樓也要400-500萬, 若果以時薪$32.5計, 每天做8個鐘, 每年做足365日, 即 32.5 x 8 x 365 = 94900, 即42年便可買400萬的樓了. 但是不要忘記,  是不洗一分一毫, 和不付出任何利息的情況下. 如果租房也要 32.5 x 8 x 30 即如果租$15000的樓, 有半年要”瞓街”, 不要忘記, 是不洗一分一毫, 還要做足7日也要”瞓半年街”吧. 但是有一點我一直也不明白, 為甚麼年年興建那麼多樓宇, 但是該新建的樓宇也住滿人呢? 也沒有看見有人”瞓街”? 難度一直困擾香港人的住屋問題, 只是低下階層? 真的想問句, 誰人是”瞓街”請舉手, 我想一個舉手的人也沒有…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

電車的存在性和價值

若果閣下是曾經在港島上班, 一定會見到電車的出現. 而最近由於電車的存在性被質疑, 以下是一個曾經在港島工作過的人的經歷和感想:

優點:

  1. 電車從來也未試過沒有滿座的情況, (相信坐過的人一定明白, 現在已逹到供不應求的情況, 為何會變作要取消?)
  2. 它以低收費的設計讓在港島內作一個很方便的交通工具, 完全滿足中環上班族午餐時到其他區域用饍.
  3. 行車緩慢, 但是總比步行快, 而且多路線也是重疊在同一路軌, 所以沒有過份佔據路面的情況.
  4. 環保的交通工具, 不用多作解釋.

缺點:

  1. 行車較慢, 但是由於有專用路軌, 沒有太多塞電車的情況.
  2. 載客量有限, 但是只代表供求不平衡的問題.

結論:

相信只有沒有坐過電車的人才會說要取消電車. 而我的個人意見是絕對要保留電車, 以維持有效益的交通安排.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