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的溝通方法, 不建議

為何圖片和文章都不配合? 這是否對社會的控訴? 還是真的偶有人為錯誤? 本人見過不止一次了. 其實不鼓勵這種手法報導. 遇到不公平的環境用另類手法宣洩不滿, 是不君子的行為.

如果相關事件是本人, 本人就會直接講, “拍烏蠅”正在浪費香港社會資源呀.


Hong Kong, Hong Kong

李鄭屋邨法團爆糾紛 半年四宗傷人 委員街頭被斬 反圍標大聯盟:有人用暴力噤聲|Yahoo

【Yahoo 新聞報道】李鄭屋邨法團自去年 9 月爆發糾紛,接連發生暴力事件,昨(25日)更有法團委員於街頭被斬。反圍標大聯盟發言人、民主黨中委莊榮輝目擊襲擊事件,他今日聯同居民召開記者會,懷疑近半年有四宗傷人事件疑與糾紛有關,形容與元朗 721 事件不遑多讓,但認為連串暴力事件令居民更團結。

警方回覆《Yahoo新聞》查詢時表示,四宗案件分別列作「襲擊致造成身體傷害」、「傷人」以及「普通襲擊」等交由各部門跟進,其中去年11月13日、梁志恆頸部受傷的普通襲擊案,警方已拘捕並檢控一名男子。警方續指,就李鄭屋邨業主立案法團一事,已於屋苑一帶加強巡邏,並對相關刑事案件展開調查。

文字記者:盧珮瑤
攝影記者:YCW

新聞來源: YAHOO新聞

個人感想: 本人也時常被人威嚇(又三合會, 又犯毒等)不要報導事實, 但是本人還是可以繼續回應, 可以繼續把事實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 同一道理, 若果有這個新聞, 即係”暴力事件”已無法阻止消息外傳, 所以若果都”通天”了還需要”暴力事件”的發生嗎? 所以本人覺得公開事件返而更安全吧.


Hong Kong, Hong Kong

強制舉報虐兒︱何啟明 : 下周一交代政府最新立場 冀盡早通過實施

五一勞動節將至,港九勞工社團聯會(勞聯)為加強社會各界的職安健意識,同時響應世界工作安全健康日,今日( 27日 )舉行「慶祝『五一』勞動節暨職業安全論壇」。政府去年提出《強制舉報虐兒條例草案》,被業界和議員質疑監禁罰則太重,要求剔除,消息指勞福局很大機會修訂條文,把罰則改為「兩級制」,即分嚴重和非嚴重個案。勞福局副局長何啟明指,經過法案委員會早前6次會議,已經收到不同保護兒童團體等的意見,將會於下周一(29日)的委員會會議上交代政府的最新立場,希望草案能盡快進入逐條審議的階段,盡早通過實施。

新聞來源: 星島網

個人感想: 有些人覺得子女處處維護父母, 一定是受到父母壓迫, 或是受到”洗腦”教育. 本人現在終於醒覺不要再對那班人說出自己的價值觀. 因為有些人只懂從利益出發, 他們不明白甚麼真實的”人際關係”.

實例就如個個港女都只會揀個有車有樓的人才會嫁, 如果有一個女子不貪圖對方名利, 相處只是有一個目的, 就是想讓對方生活過得好, 那班港女就覺得背後一定有陰謀, 因為她們從來都未感受過甚麼叫”感情”(單純的產生有要對方好的感受)吧.


Hong Kong, Hong Kong

教師因反修例言論被革職及褫奪退休福利 司法覆核勝訴

【Now新聞台】一名官校教師在反修例期間發表有關警察的言論被革職及褫奪退休福利,她入稟要求推翻決定勝訴。

案件在高等法院審理,教齡27年的中學前女教師譚玉芬因在Facebook私人帳戶發表多則帖文謾罵警察,去年7月被公務員事務局處分。

法官高浩文在判詞稱,譚玉芬帳戶有380個朋友,必然意識到帖文可能被廣傳,教師是學生典範,職責涵蓋部分校外行為,紀律研訊委員會有權裁定她行為失當,認為局方亦有平衡其言論自由及社會利益,接納委員會結論,但不同意局方做法是唯一適當處分;考慮到譚玉芬之前的任教紀錄潔白無瑕,帖文亦沒有影響師生,認為當局處分過重,應保留退休福利,所以推翻決定。

新聞來源: YAHOO新聞

個人感想: 很驚訝還有膽量上訴, 其實日日鬧公司都唔算死罪, 只係最多當批評對人唔對事的評論, 日後連傻仔都唔會再信吧.

但是當有人在A公司上班時做B公司的工作, 那樣可以叫秘撈, 其實在公司工作時間秘撈都唔算死罪, 只係利用A公司資源做B公司的工作, 仲要分付A公司員工全職做B公司的工作, 擺明係刑事罪行, 所以很驚訝身有屎都仲夠膽上訴.

如果日日話因為”公司的名臭晒”, “公司欠人大把錢無人俾服務佢”… 所以才用B公司名義, 那麼偉大真心為A公司而要用B公司的名義註冊工作作品, 為甚麼要隱瞞老闆? 不是很偉大全心全意為公司點會覺得老闆不接受意見? 當查的時侯仲開口叫唔好同老闆講, 未見過做賊做到咁傻. 最傻就係明天全香港都知道佢啲衰嘢, 日後仲有無人夠膽請一個經理會架空老闆仲想食埋人間公司? 所以真的很好奇點解會還上訴吧.


Hong Kong, Hong Kong

專訪|強制舉報虐兒惹反彈 專業顧問團促維持監禁罰則:兒童生命無take two

政府去年提出《強制舉報虐兒條例草案》,規定社工、醫生、教師等25類專業人員須舉報嚴重虐兒個案,建議最高罰則為監禁3個月及罰款5萬元,惟多名議員質疑監禁刑罰欠相稱性,或衍生「濫報」問題。4名《強制舉報者指南》專業顧問團成員表示,草案訂立監禁刑罰有必要性,若罰則太低有違立法初心,冀議員以「兒童為重、安全為本」觀念,讓草案通過,避免嚴重虐兒個案再次在社會出現。 

新聞來源: 星島網

個人感想: 其實當社會進步, 反而變得冷漠而不關心實際效果. 如果父母只是想教仔女而體罰一下, 其實都可以接受. 但是現在即使可能只是想返工養家未能照顧仔女獨留在家, 明明一個百份百的好父母, 卻被判虐兒要坐監, 而仔女就判入兒童院, 而兒童院又充斥問題兒童, 這樣白紙一般的兒童很容易學壞, 這樣又是越”還保”越”破壞”的實例吧.


Hong Kong, Hong Kong

超市堂食「壽司盲盒」引爭議 環保署澄清仍可用膠盒銷售

東網記者今午(24日)到鑽石山DONKI視察,見到小部分壽司、熟食均以密實紙盒等包裝,大部分以平常的透明膠盒盛載。店舖告示指不透明的包裝供客人在店內享用。

環保署在「大嘥鬼」專頁表示,得悉近日有日式超市擔心顧客購買外賣包裝的壽司後即場食用,因此轉用非塑膠餐盒及蓋而「變咗盲盒」。署方指出,以零售業務為主的超市售賣包裝食品的情況與餐廳外賣一樣,因此超市仍然可以用膠盒和膠蓋盛載外賣壽司,方便客人清楚分辨食物質素及款式。客人仍可在超市範圍內即場享用壽司。

另外,署方得悉有餐廳誤以為在新法例下以膠盒「打包」會違法,指將堂食食物打包對等於外賣,食肆仍可提供膠杯和膠盒予客人取走。該署又指會在適應期探訪餐廳和零售處所解說清楚,強調客人不會因此觸犯法例。

新聞來源: 東方日報

個人感想: 真的可以好肯定, 這項”走塑”政策是失敗. 如果當初的目的是這麼偉大的環保主意, 那麼現在因為現實的困難而又”隻眼開隻眼閉”, 即係現在又話堂食可以用膠盒, 外賣又可以用膠盒, 那麼與立法原意是違背的. 到底這條法例已經廢了? 慢慢讓人感到政策是維難`買外賣的食店和食客. 而為甚麼有這個推斷? 那麼只要知道現在是”甚麼”環境便清楚了.

簡單來講, 其實當係超巿買預製食物還可以叫做堂食, 有沒有一刻因為心虛而覺得這是歪理?


Hong Kong, Hong Kong

垃圾徵費的個人建議

今天掉垃圾時看到政府的宣傳海報, 若本人想起現時一個人食飯盒, 就這樣打包掉的時侯又會違反法例. 如果儲起過去食過的飯盒才一次過掉棄, 又會有衞生問題.

其實本人建議可以讓食店申請專屬的指定膠袋, 再用指定膠袋做手抽膠袋的外賣用途. 可能有人話現時指定膠袋的外觀不太討好, 那麼讓食店自訂膠袋再加上印有指定標籤, 以用作可以讓飯盒直接打包掉棄. 其實用指定膠袋的目的就是收錢, 那麼反正都要用膠袋, 以指定膠袋替代現時的手抽膠袋, 那麼真的慳掉一個膠袋. 若果有人喜歡儲起垃圾才一次過掉, 那麼可以再落單時要求不用指定膠袋, 那麼方便不同類型的食客吧.


Hong Kong, Hong Kong

垃圾徵費|清潔工處理違規垃圾或須負刑責 工會嘆「一隻腳喺監房」

討論了近20年的垃圾徵費,押後至8月1日實施,但許多實施細節仍然有待釐清。多個關注基層勞工組織出席民間研討會,提到清潔工人如未有妥善處理違規垃圾須面對刑責風險,清潔服務業職工會主席黃迺元嘆謂:「行古惑就話一隻腳喺監房,估唔到倒垃圾都要。」

新聞來源: YAHOO新聞

個人感想: 其實清潔工人的憂慮很容易解決. 一個簡單實例, 在街人亂拋垃圾是違法, 而清潔工人不會因為清理違法垃圾而受到罪責. 相反如果有垃圾不清理, 就違反了清潔工人的責任. 所以為何要清潔工人把關? 其實只要若可以讓清潔工人有投訴機制, 但是一樣照處理垃圾, 最多有可能拍照作證據, 之後投訴某地方長期有違法垃圾, 而有關政府部門就跟據投訴調查和檢控, 就已經解決問題了. 而現實結果, 現在街上還有沒有人亂拋垃圾?


Hong Kong, Hong Kong

勞動人口參與率低 議員斥香港福利制度 愈躺平福利愈多

2024/25年度勞工及人力發展的政府經常開支預算為33.5億,較去年修訂預算的28.1億增加5.4億,增幅約19.4%,佔整體政府經常開支0.6%。立法會特別財委會今(19日)審議有關預算,有議員關注香港勞動人口參與率太低,又斥香港福利制度「愈躺平福利愈多」,「愈努力咩都冇,萬事靠自己」。不過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勞動人口參與率由於人口老化,政府預計會逐年下降,而大勢不能輕易逆轉。

新聞來源: 東方日報

個人感想: 如果真的有人寧願拿綜緩都唔想返工, 那麼真的要恭喜佢, 因為綜緩的條件近乎乞衣才能申請到, 而若果以乞衣的生活環境, 在拿到綜緩後根本連生存的尊嚴都沒有, 舉個簡單的例子, 中產階級可以日日去starbucks買60-70蚊的咖啡, 而本人只能每日在7仔買十幾蚊的咖啡,而綜緩相信可能連1蚊1包的咖啡沖劑都無錢買. 而這些事都會扭曲當事人的心智, 慢慢產生不健康的價值觀, 就好似被社會遺棄的一班人. 班高官永遠也不知道, 因為他們未試過被社會遺棄的心理和生活環境, 真的比死更難受.


Hong Kong, Hong Kong

居屋2023出售約七成八單 何永賢有信心會全部售罄

截至昨日,「居屋2023」出售了約78%單位。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在社交平台表示,近日留意到「近期的居屋都未能全部出售」的聲音,她說,今期居屋只剩下約2100個單位,尚有超過11萬人未被邀請揀樓,比例高超過50倍,有信心今期居屋單位會全部售罄。 她又表示,局方會繼續致力構建房屋階梯,供不同需要的市民安居。

新聞來源: YAHOO新聞

個人感想: 之前唔係話申請超額幾十倍, 白表一號籌都無得揀樓? 現在又話賣咗78%, 到底邊個先係真? 如果這個新聞是真, 即係之前造巿作假, 如果之前係真, 咁這個新聞基本上不用出現, 到底”人均每月收入3萬蚊”(政府之前的新聞講)的情況下, 到底要點樣先可以供到幾百萬的樓? 在本人來講, 樓巿永遠都係香港十大之謎吧.


Hong Kong,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