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翔:校委會公開信內容失實 兩次洩密事件有組織有預謀

港大校長張翔就近日委任「暫任副校長風波」發聲明,提出10項回應,包括反駁校委會所發出公開信中的內容,指出當中涉及失實內容及不公允的批評,因此被迫作回應。

新聞來源: YAHOO新聞

個人感想: 究竟係”失實”定”洩密”? 連事實的矛盾性也看不到? 以”失實”的方向打? 定”洩密”的方向打? 本人就可以好肯定講封信的內容是事實吧. “創作辯駁”都要給自己一個明確方向吧. 已經提過無數次, 甚麼叫一錯再錯, 可能都變了”一人”的專利了.


Hong Kong, Hong Kong

張翔稱委任副校長毫不知情 港大校委會︰並非事實

【Now新聞台】據了解,行政長官李家超已會見港大校長張翔及校委會主席王沛詩,並建議成立協調小組。而港大校委會就暫委副校長事宜向師生校友發電郵,指有關的委任是為了加強管治,張翔亦知情,強調校委會和校長並無個人恩怨。

港大校委會在電郵反駁張翔,指委任副校長的議題已經跟張翔醞釀溝通多時,5月底的會議,張翔亦帶了不同的法律文書,說明他早有準備,張翔「毫不知情」的說法實在是說不過去。

校委會形容今次委任,是別無選擇下為港大利益做出的集體決定,指幾個副校長職位懸空多年,令管理問題頻出,若不盡快解決,恐怕「管理疏失」會愈演愈烈。

校委會強調和校長並無個人恩怨,是抱持對事不對人的態度;知悉行政長官李家超已責成教育局瞭解事件,校委會定必開誠布公,全面配合。

新聞來源: YAHOO新聞

個人感想: 其實這種”公司鬥爭”都係好多共通點, 就是當老闆被駕空, 便會出現這個問題, 如公司WHATSAPP群組永遠沒有加老闆入群組, 老闆的秘書服務欄截晒所有老闆對外通訊, 公司的政策由員工發出而不是老闆, 好似醫療準貼的情況, 該政策對老闆的忠心伙計一毫子也沒有受益, 但是推老闆落台的員工貪得無厭, 已經有醫療準貼還不足夠, 仲要希望加埋牙科保健等. 還有明明用作公司運作電子帳單一早出了, 遲一遲也不肯通知老闆交錢, 到發生問題又賴老闆不找數.

其實當連”弱智”都睇到這個情況, 可能因”弱智”而不願同流合污, 所以這個”弱智”的伙計也變了被圍攻的情況, 這些外界有沒有看到嗎?


Hong Kong, Hong Kong

幼稚級數的客戶服務水平

現在的客戶服務水平, 就是匿名的平民級的服務級數. 就如網絡壞了, 就叫你檢查網絡設備, 檢查網絡設定, 但是永遠唔會話檢查服務供應商的對方到底有沒有提供相關服務.

打得上客服就是想對方檢查對方自己是否有問題, 現在隨便找個AI都可以取代現今的客服了. 真的不明白是本人遇到的客服總是匿名的幼稚級水平, 是因為真的現今的客戶外判後只能有匿名的幼稚級水平?


Hong Kong, Hong Kong

有酒樓稱處理廚餘面對困難 冀當局可安排上門回收

政府交代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結果,提及有食肆表示會因垃圾收費而加價,反映指定袋開支比預期多,增加營運成本。 有參與計劃的酒樓經理表示,每月指定袋開支屬可接受水平,未有因此考慮加價,但處理廚餘時面對困難。她指出,由於廚餘較重,如要回收,員工每天要運送兩次,開始有怨氣,希望當局可安排上門回收廚餘服務,否則食肆或要提供津貼以處理廚餘,令成本增加。 柴灣連翠邨是先行先試中的公共屋邨,連翠邨物業管理董事總經理潘建良說,邨內回收配套設施不錯,但使用指定袋的比率不高,相信由於先行先試只屬自願性質,當局派發的指定袋的容量較小,居民環保意識薄弱,未做好回收,因而沒有使用指定袋。 另外,政府的文件提到,有參與先行先試的物管公司及清潔承辦商認為,要增加人手及開支,私人住宅甚至需要加管理費。 身兼香港物業服務公司協會主席的潘建良表示認同,將來如果要實施垃圾收費,管理費可能要增加至少兩成,因為清潔工人要處理違規垃圾,令工作量大增,工時亦加長,管理公司亦要為違規垃圾「包底」,全部都增加成本開支,形容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潘建良指出,在先行先試期間發現不少問題,認為政府應押後實施垃圾收費。

新聞來源: YAHOO新聞

個人感想: 其實本人覺得可以發牌和分配地方做回收工場, 一條龍服務. 就如再造紙回收商收集廢紙, 相信現在是由最低層的巿民收集, 再以很低的價錢回收, 因為回收太零碎和不穩定往往運費貴過廢紙本身, 再造紙回收商的原材料可能就很大部份用在運費上.

而廚餘回收若果有一個車隊, 可以把目標定向固定的回收量和固定回收點, 就按固定的時間去收集, 當量化後就可以有效控制成本. 而本人相信廚餘基本上沒有人會爭住要, 所以本人覺得是建立食物鏈, 而不是破壞現在的生態環境吧.

而最關鍵是政府一直不重視, 就是回收再造的工場. 現在政府的態度就是把垃圾掉給回收商, 再由回收商自生自滅, 但是相關報導回收商方面說就是連”掉垃圾”給回收商也沒有, 要回收商自己想辦法去解決收集原材料的問題, 這方面政府應該正視吧.


Hong Kong, Hong Kong

社福機構設專項基金 議員憂學習國情變吃喝玩樂團 促設KPI

新聞觀看次數:1.1k

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為津助福利服務的非政府機構,提供5億港元的專項基金,用於員工培訓及系統提升、提高員工的專業知識等範疇。有議員關注當局會否就專項基金使用設績效指標(KPI),又擔心國情學習會變「吃喝玩樂旅行團」。另有議員質疑用1億港元做國情研習「不成比例」。政府回應指當局會就個別項目作抽查,了解實際運作情況,又指最早將於5月底舉辦首個交流團。

新聞來源: 東方日報

個人感想: 促設KPI其實只會把制度”電子遊戲化”, 單純的追求數字是對管理層的工作能力的一種侮辱. 明明上司應該很清楚每個手下的工作表現, 而上司的上司也可以跟據實際情況了解該中級上司的管理能力, 才由上而下作出調動.

而KPI單純的追求數字, 只會鼓勵被調查的一方跑數來規避實際政策的原意. 舉個本人的實際經驗, 本人去過很多幫助就業的非謀利機構去請他們幫手找工作, 但是個個都話不保證安排有工作的機會, 不過就有就業訓練課程, 真心想問這些真的是幫助就業? 還是單純的跑數做功課俾人睇. 咁大個人唔洗講都知道答案吧.


Hong Kong, Hong Kong

存款保障計劃修例立會首讀 建議由50萬增至80萬

【on.cc東網專訊】立法會今日(8日)首讀及中止二讀辯論《2024年存款保障計劃 ( 修訂 ) 條例草案》,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指存保計劃是在2006年實行,是金融安全網的一環,而修例目的是加強存款保障及維持銀行體系穩定,而存保會不時檢視計劃的運作。

許正宇指存保會建議的5項優化措施,把目前50萬港元的保障提升至80萬港元,有關建議令到保障額可追得上由2011年至2023年年中的通脹,更會提升實質保障額21%,受全額保障的存戶比率亦會由目前的89%升至92%。調整存保計劃成員的供款機制,向計劃成員收取建立期的徵費,以及在合理時間之內達到存保基金的目標金額。

同時優化銀行併購的存款保障安排,存戶若在多於一家受保障銀行有存款,將分別享有存保計劃的80萬港元最高保障,例如在兩家受併購影響銀行的存款,併購日起計的6個月內可享有160萬港元存款保障。

因應近年網站和應用程式等數碼渠道已逐步成為銀行服務的主要途徑,存保計劃銀行要在電子平台展示存保計劃成員的標誌,優化銀行在不存款保障項目的有關負面披露的規定。存保會曾委託機構進行調查,發覺有80%受訪者支持提升保障額至80萬港元。

新聞來源: YAHOO新聞

個人感想: 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因果關係, 即係當法例保障銀行用戶的存款, 銀行用戶即使收到不利消息也不用急於提款而造成擠提, 而沒有擠提基本上銀行有足夠的資金營運, 而有足夠資金營運便不會有不利消息, 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良性循環制度, 不明白為還要怕甚麼加多30萬, 本人看到是百利而無一害吧.


Hong Kong, Hong Kong

逾8,500基層職位由外勞填補 侍應保安清潔佔多

【獨媒報導】各行各業都輸入外勞,勞工及福利局在回答議員書面質詢時,交代多個行業的外勞情況。現時8,586名技術員級別或以下勞工,包括有1,019名外勞保安員、清潔工和房務員;在26個暫准輸入工種,則有3,910名外勞已抵港,其中最多的是侍應生,有1,278人,其次是售貨員有961人。髪型師有187名外勞申請,但暫時獲批宗數是0。

另外航空業界的輸入勞工計劃,限額上限是6,300個,運輸及物流局處理了兩輪申請,共批出5,823個,即約92%限額,不過只有1,450名航空業界外勞已到港工作,人數最多的是機坪服務員,有367人,機艙服務員排第二有271人。

提問不包括司機、建造業外勞數字

現時有5類大型輸入外勞計劃,分別是「補充勞工優化計劃 」、「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航空業 」、「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公共小巴/客車行業」、「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以及「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提出書面質詢的是旅遊業界立法會議員姚柏良,他主要關心的是航空業計劃,以及一般性、涉及多個行業的「補充勞工優化計劃」。

當局指就「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一共收到1,277宗申請獲批,涉及共8,586名外勞,其中4,929名外勞是過往不得輸入的職位類別。獲放寬26個非技術或低技術工種可以輸入外勞,包括髮型師、電話接線生及侍應生等。計劃自9月4日開始接受申請,截至4月底,26個指定工種共收到21,662人申請,獲批有3,910人。最多外勞輸請的頭10名工種,分別是侍應生(1,278)、售貨員(961)、初級廚師(779)、貨倉管理員(272)、食品加工工人(195)、接待員(149)、文員(105)、送貨員(50)、收銀員(48)、整熨員(30)。

新聞來源: YAHOO新聞

個人感想: 其實這種輸入外勞制度有盲點,時常話沒有人願意做基層工作, 其實只是做勢把本地工資壓到不合理的水平, 再發放假的招聘廣告 (其實本人實證試過用最低工資去見工都唔肯請), 然後就有大量基層職位空缺的數據. 之後就用低下的工資招聘外勞, 然後外勞就香港搵錢, 鄉下洗錢, 香港的基層巿民就依然沒有工作機會, 永遠也是有錢人玩弄社會的運作模式, 建議不如外勞也要俾香港的工資水平, 看看是否真的那麼需要外勞填補空缺?


Hong Kong, Hong Kong

年紀越大,遊戲從興趣變成壓力?網建議:「少玩開放世界,多玩獨立遊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類似的經驗,隨著年齡增長,想要專心破關一款遊戲變得越來越難。來自工作的責任和壓力讓人難以專注。雖然內心仍熱愛著遊戲,但現實的壓力使得尋找遊戲中的快樂變得愈加困難,玩遊戲從娛樂變成一種無形的壓力,導致這一部分的玩家感到迷惘。

新聞來源: YAHOO新聞

個人感想: 其實現在任何娛樂媒體都遇到相同的問題, 如球賽, 電影, 劇集, 卡通等… 人們因為現在娛樂也供過於求的情況下, 所以因為太多選擇, 很難在單一娛樂中找到長期的樂趣. 往往過去用作消磨時間的娛樂活動, 卻變成理解現今世界經濟發展的途徑.

而以電子遊戲為例, 在80年代的遊戲明顯是”消耗”時間來完成遊戲, 不斷重覆沒有意義和相同的關卡, 不斷為了升級到可以打敗首腦而重覆打怪, 當中對玩家的經濟增長其實近乎零, 而這比例的遊戲元素佔起過一半以上. 實際就真的只是單純消磨時間吧.

而現在資訊科技發逹, 相信沒有人會有空閒把時間浪費在單純消磨時間的娛樂媒體上. 所以近年的娛樂媒體越來越短 (可能只有數分鐘), 卻表逹的經濟效益卻可能比數小時的娛樂還要多. 這點社會上的經濟轉營值得大家關注吧.


Hong Kong, Hong Kong

一名男子涉3宗電話騙案明日提堂

一名21歲男子涉嫌與3宗電話騙案有關,已被暫控3項「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明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涉案金額共約15萬7千港元及6萬元人民幣。

警方表示,接獲一名84歲女子報案,指早前接獲騙徒來電,對方聲稱為其兒子,因涉及刑事案件被捕,要求報案人繳交約4萬元保釋金,騙徒其後到報案人在深水埗長沙灣道的家中交收現金款項,報案人聯絡家人及經求證後懷疑受騙,於是報案。

警方調查後前日在牛頭角坪石邨拘捕一名21歲本地男子,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警方亦發現被捕男子以同樣手法欺騙另外兩名分別84歲女子及74歲女子,兩名受害人懷疑自己受騙,但羞於向其家人求證事件而未有報案

新聞來源: YAHOO新聞

個人感想: 又23條, 又國安法, 又私隱條例, 又裸聊, 又借假戶口… 所有的報導也會讓人不想表逹自己遇到的困難, 但是實際其背後這個目的都好明顯, 如果這樣都不明白, 請由小學再讀過吧.


Hong Kong, Hong Kong

與夫爭執後獨留3名年幼兒女在家 東涌婦涉虐兒被捕

【on.cc東網專訊】東涌發生懷疑虐兒案。今晨(28日)10時22分,逸東邨康逸樓一名9歲男童報案,聲稱母親不在家,擔心她有危險。執法人員登門調查,在屋內尋獲該名9歲男童、及其6歲胞妹及2歲胞弟,幸好3兄妹沒有受傷。

其後,小兄妹的母親回家,她表示因故離家落街。人員經調查後,以涉嫌「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拘捕3兄妹的姓馮(36歲)母親,3兄妹暫交由祖母照顧。

消息指,3小兄妹與父母同住,早上馮婦疑因商討家庭外遊與丈夫爭執,丈夫聲稱上班後離家。馮婦因此情緒極度低落,其後出門往散心,留下小兄妹在家。約一小時後,長子疑見母親仍未返家,擔心她的安危報案,最終令馮婦惹上官非。

新聞來源: YAHOO新聞

個人感想: 既然咁正義站在道德高地, 拉埋個老豆嘛, 個老豆都係獨留子女在家喎, 攪到啲細路無父無母, 到時真係自己照顧自己, 又可以製造一單家庭悲劇了.


Hong Kong,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