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遊戲補完計劃41 – 真探2 (Case Cracker 2)

這遊戲本人很失望, 有想摸擬現實查案, 所有選項也沒有提示, 在一大堆文字找關鍵字. 這便是這遊戲最失敗的地方. 好像第一單案說牙醫犯案的動機, 盲的都第一時間知道是睇牙的爭執係動機. 但是試了很多字都不是關鍵字, 好似”修護牙齒”, “修護失敗”等. 最後的關鍵字卻是”牙冠”, 你叫人怎樣覺得是模擬現實?

其實倒不如把關鍵字變色或者指到它便會有變化吧. 因為這遊戲變了”捉字蝨”多過查案, 看看隔離台的”全網公敵”, 還算是一個真的查案遊戲, 當擬真變成失去樂趣, 這遊戲還有甚麼意義? 就好像莎本1那樣, 找某個人要幾時幾刻才出現, 那時就真的站在那裡等時間過, 並沒有跳過時間功能, 這樣的模擬真實又有甚麼意義?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40 – 中國式網遊

其實這遊戲叫做”課金模擬器”才對. 很奇怪故事是講一個人打網遊可以有錢俾禮金的故事. 在現實中幾十蚊充值都不捨得, 在這裡可以體會課金的體會.

原本一直以為”課金就是大爺”, 但是玩了這個遊戲, 才發現課金越多, 得到的好處越少. 好似有些數值設定, 並不會是成功. 明明關卡說70-80級難度, 但是本人課金到100級都過不到, 看到其他人有100幾萬的戰鬥力, 但是本人不斷課金都只有60幾萬戰鬥力, 還要課金都無法快速提升.

說回本遊戲故事主要目的, 就是想打機賺禮金娶人, 開頭不懂怎樣在遊戲弄裝備, 浪費了很多時間, 但是當找到當中的秘訣, 賣裝備就已經可以賣60幾萬現金, 但是卻無法提現. 都明白課金的錢也追不回了.

最奇怪的結局, 也是本人的價值觀, 就是叫人不要課金打網遊. (明明無錢俾禮金, 點解還可以有下一代可以教育)

教育不要課金因為課金1萬打的怪, 同不課金打的怪, 其實也是一樣, 唯一不同就只是那個級數數字, 這些數值也只是虛擬, 而遊戲並沒有變得更好玩, 還是玩回單機遊戲算吧.


Hong Kong, Hong Kong

嬴咗粒糖, 輸咗間廠

其實本人一直都明白這個俗語是甚麼意思. 但是到了這晚閉關面壁思過, 明明本人早幾日已發現N年前早已被改動過某些數據, 如果為咗貪”粒糖”而放棄”間廠”, 就一定會後悔. 因為連上一代遺留下來的”資產”也不去”繼承”, 做”敗家仔”就的結果只能”躺平”. 如果各位不信本人的回應, 就問問上一代”糖”代表甚麼? 這些不是老作, 否則就和借錢無分別吧.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39 – 返殺 (Back Fire)

其實這遊戲某程度是一部電影多過一個遊戲, 明明有八個結局, 但是玩的時侯又好像沒有得選擇, 很多情節都沒有得選, 就好像不能選擇不放走人, 結局一定會改寫. 但是如果有得選擇, 就沒有後來的情節, 或者又要花資源寫一條完全不同的故事發展吧.

這遊戲鎗戰的效果是很專業, 但是遊戲性就很差. 如果10分是滿分, 鎗戰有9分, 遊戲性是0分. 鎗戰扣一分是因為有主角光環, 永遠一方會圍剿另一方, 攻擊的一方一定無敵把對方消滅. 這樣真的為了鎗戰而鎗戰吧. 而遊戲性是因為莫明奇妙加入了不計時的QTE, 看看下鎗戰又會突然停了下來出個QTE, 這樣好出戲, 倒不如沒有QTE的體驗會更好. 還有沒有故事發展藍圖, 想玩玩其他結局, 就只能看攻略, 沒有任何故事提示真的就算是強迫症也沒有可能有動力去試吧.

而這個遊戲, 結果就已表明了為何叫”返殺”, 一直覺得有人阻住自己, 想擺脫對方的控制, 但是當沒有人再阻你的同時, 也代表在乎你的人也不再存在了. 就是這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吧.


Hong Kong, Hong Kong

神秘禮物

當一個人想送禮物給對方, 但是又記不起對方全名, 更加記不起對方地址, 那麼怎樣算好? 那麼只好像背默九陰真經那樣, 記得幾多就寫幾多, 最後沒有全名沒有完整地址也可以收到禮物了. 現在的物流程序也不是渣流灘吧. 其實都要佩服有這個勇氣送上禮物的人吧.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38 – 小兵大戰 (Warpips)

這是一個很小品的遊戲, 基本上只是得一款遊玩套路, 所以即使版圖關卡也只有4大章, 而每章若10個關卡. 遊戲難度很高, 不能自由買兵或武器, 全部都是指定的補給. 本人玩了頭幾關就過不了, 因為不知道用了兵或武器, 便會在下一關消失. 即是像藥水用了之後就失去一個單位.

本人在使用修改器後, 又找回遊玩的樂趣. 看到敵軍被我軍大火力壓制, 這樣也很爽. 不過即使如此, 玩多幾關就已經覺得重複了. 所以不設計多幾個關卡, 是有原因的.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37 – 世上英雄

其實這遊戲的故事, 只是講一個家庭的小故事. 相信大部份人都會睇到睡著. 而本人就有另一個觀點, 就是反映了人生與預測的平衡.

故事其實主線只有一條, 就是想小女孩可以恢復健康. 而當中預言的說法, 就是”撐船後就會康復”了. 而最後男主還是沒有參與大會安排的撐龍船活動. 卻要在水災的地方撐木桶去醫院. 其實這便是諷刺那些人不懂”預言”的真諦.

明明預言”撐船後就會康復”, 這很大可能只是一個比喻. 實際就是”在水災(經濟困難)撐船(守住)到醫院”, 即是明知是經濟困難, 還是冒著風險去醫院做手術. 其實這便是預言的真實想表逹的情況. 相反那些自以為事的人, 說”撐船後就會康復”, 就攪個”撐龍舟比賽”, 但是事實即使撐龍舟後, 甚麼事情都沒有改變吧.

明明現實需要把真實的事件, 以隱喻的方式提醒世人. 現在卻是在”畫大餅”, 再要別人配合行動. 但是配合行動真的就把預言實現? 那麼”參加撐龍舟比賽”, 其實實際上對康復又有甚麼意義?


Hong Kong,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