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日期和時間: 2015-12-15 由 jack
最後更新日期和時間: 2018-12-02 00:00 由 jack
隨著科技發展, 理應法例與時並進追隨科技發展而作修改, 而在追上潮流的時侯, 又要平衡版權持有人和消費者使用的權利.
舉例: 如現在已沒有人會直接使用CD播放, 但是法例還停留在”不可複製,轉換格式”等個人或私人使用的途徑. 而就最近數年音樂界的情況可以看到, 這些版權條例不但沒有保護到音樂界發展, 而且甚至導致音樂界到了冰河時期. 所以法例應回復到過往消費者的理解, 即可以說付錢”買”了CD後, 便可作私人用途, 如害怕CD會隨年月損毁, 便應可以複製副本來備份, 或是方便使用該音樂, 而可以把CD轉換成MP3在手機或電腦上播放. 而就延申到電影等, 理所當然是”買”了正版影碟後, 便可每個家人也可以分多次看, 所以所謂的”私人使用”不可局限於個人, 而本人覺得”家庭”為消費單位較為適合.
所以開放”私人使用”是反而保障版權持有人可以持續發展, 因為只是很簡單的道理是”殺雞取卵”, 當買回來的東西不能使用, 那麼還會有人買嗎?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