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屬於哪一個?

當有人可以把本人的經歷如數家珍, 相反本人的爸爸就像甚麼也不知道. 但是現實不就是這樣, 那有一個做人爸爸可以把兒子的經歷和甚至想法如數家珍? 本人只知道背後一個確實的第一個證據, 就是本人的爸爸可以解釋為甚麼有人可以知道本人的秘密, 就因為”峨眉派”存在的論點, 這個背後的意思有多少人知道嗎?

影片來源: 集句设计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99 – 機動戰隊VS Iron Saga VS

這個遊戲上架了也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包括本人), 本人也只是在網上看到有網民推介, 才留意這款遊戲. 價錢上算合理, 但是可能真的沒有宣傳渠道, 看到沒有太多玩家. 但是這個問題引發了另一個想法. 個人認為這遊戲的遊戲開發商的最成功的決擇, 就是加入了”鐵甲萬能俠”和”三一萬能俠”, 某程度把遊戲升格了. 否則若果只有那些”機動戰隊”的角色, 就只是一隻很單純的格鬥遊戲了, 本人也不會留意它的存在.

這遊戲的操控角色, 每人大約有三十幾招以上的攻擊方法. 如果要全部記住不知道要玩幾耐, 不過至少來來去去都係幾種方向鍵+不同按鈕, 算是已經比街霸和拳王那類簡單了一些. 而遊戲操控的體會, 絕對算是高水平的格鬥遊戲. 奈何操控角色不是太多, 不知道是否想出DLC?

本人推薦喜歡機戰或格鬥遊戲的玩家入手, 這款算是完成度幾高的遊戲. 之前有人說只是”同人”水平的遊戲, 未免太貶低了這款遊戲了.


Hong Kong, Hong Kong

電腦遊戲補完計劃98 – 雙鍵格鬥 Divekick

最近電腦硬碟突然死亡, 無咗幾百隻電腦遊戲資料, 花了兩天還未能完全重新下載完. 而當重新下載的時侯, 發現了這隻Divekick, 這遊戲的設計很特別, 就只有兩個按鈕操控(跳-Dive)和(踢-kick), 連方向掣都不需要使用. 雖然遊戲規則和設計簡單, 但是卻很好玩, 除了技術之外, 還需要一啲運氣.

而這遊戲的特色操控之外, 人物造型設計也花了很多心思. 有讀歷史應該可以隱約看到每個角色代表某個時期, 而某個時間的意識型態身份產了這些遊戲的角色. 而個人來講最成功, 開發者夠膽用現實的人物角色造型, 配合適合的意識型態身份, 當中不但沒有衝突, 甚至沒有違和的感覺. 因為正正就是歷史上出現過的造型. 這點連那些自稱”政治正確”的創作人也不敢做的事吧.

而遊戲角色可能要跟據某些時代歷史的參考, 每個角色和能力都不平衡, 可以簡單來過完全不公平. 就單單以”麥當勞”時代的角色, 因角色能力的限制, 連第一關也過不到. 所以有時人生的選擇, 往往不是公平的.

雖然遊戲只屬於小品遊戲, 價值一杯咖啡的價錢也不用, 但是個人來過就很好玩 (可能代入了角色). 而當雙人玩這遊戲時, 相信會更有趣吧.


Hong Kong, Hong Kong

咁簡單的理念, 為何不明白

有人認為投資媒體, 是要謀殺媒體. 其實大方向只是由現實帶領媒體, 而非媒體帶領現實. 就像明明是在寫日記, 再透過媒體讓現實解決問題. 卻有人想把發夢的事情變成現實, 因為他們單純到以為只要唱好, 就可以無成本的情況下改變現實變好. 這未免有點自欺欺人, 而這個自欺欺人都好幾年了. 就如你現實不上班, 卻發夢自己是香港首富, 或者另一個情況現實低頭找一份工作做, 即使現在是發惡夢自己變了”非洲和尚”, 那麼那個情況才是真的最終會影響自己的現實情況而變好?

那麼咁簡單的道理也不明白, 還以為支持現實是為了趕絕媒體, 未免太膚淺了.


Hong Kong, Hong Kong

貪得無厭

這度板斧幾年前已經試過, 為了貪哪少少錢, 在查核到本人是一個完美主意者後, 就不惜破壞現時的設備, 因為有人相信本人一定會提升設備, 以符合本人的性格. 只可惜同一種手法幾年前已經有人用過, 不是錢的問題, 而係原則問題, 窮有窮用, 殘有殘用. 來來去去從來不是錢的問題, 而係被人當水魚, 仲要屈屋企人食死貓, 目的只是想讓本人的心裡好過一點, 那些人真的當本人還是三歲細路哥? 掛名建築工人實情係破壞份子, 還未看清楚哪班人的真面目?


Hong Kong, Hong Kong

內部突破

其實外界不斷洗腦, 要人在內的互相猜疑, 從而做成內部突破. 其實這招對本人是沒有用, 因為從來本人就擔當”食死貓”的角色, 只是本人的父母就沒有這些經歷, 成日以為自己個仔收收埋埋, 只顧為自己去爭取最大利益. 這個情況本人也會明的, 有哪一個做了”大人”後也不是重新檢視社會上的人際關係, 也建築在虛假的意識型態上吧.

如果本人做家中的支柱, 以本人有抗體的情況下怎樣也不會倒下, 相反好像在2025年5月的情況, 坦白講本人不知背後有甚麼改變, 但是本人猜想就是不讓本人做家中的支拄, 才會有這個結果吧. 成日話要試過先知, 咁係唔係要食過白粉才知道會上癮後, 才找方法怎樣戒掉嗎?


Hong Kong, Hong Kong

金融數碼化的風險

今天定期到期, 就跟據自己的帳戶記錄交易檢查有沒有問題, 竟然發現三個月前的定期戶口銀碼, 竟然和月結單有不同. 而當本人很煩惱想找銀行客服, 就只有一個AI客服, 問來問去都答不到問題, 因為這件事是意外性的事件, 但是即使如此, 竟然連留言或電郵或提交表格的方式也沒有. 真的會否想想, 日後如果反轉豬肚就是屎, 會不會連本人的存款也不承認嗎? 大家有沒有擔心過這種情況? 本人就單單這件事就已體會了.

[2025-06-20 22:17]

投訴之後, 就直接換埋本人的備份文件 (連證據都沒有), 就這個事件來看, 本人決定不會再用這間銀行了. 等待新定期完結就轉會了.

[2025-06-20 23:27]

就有人為此事件上訴, 本人翻查銀行網站和本人的錄影記錄, 再跟據日期和時間推算, 真的只是本人人為出錯, 因為下載了2024年3月的文檔 (而2025年3月的文檔還未能提供下載). 所以這件事與本人以外的任何人士也沒有關係.


Hong Kong,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