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一早講了可能發生的結果, 年青人就是不信, 說要有人親身引證事實. 到了有人親身證實了真的會發生, 年青人就是不信, 說只是”個人”的問題, 若果是自己去做就不會發生相同的事情吧. 那麼就讓年青人活到四五十歲再去看吧. 現在繼續去發所謂的”黑暗”的”白日夢”吧.

Hong Kong, Hong Kong |
過去人們買電腦, 第一句就會問, 買這個電腦是否用來打機, 唔打機就買文書機啦. 從此文書機就被定位為低階產品. 但是現在的用途, 如轉換或編輯影片格式, 往往卻是需要用來打機的顯示卡才能快速完成, 否則真的要花多幾十倍時間轉片.
其實編輯影像在現今的年代已經很普遍, 為何文書機卻沒有文書機專用的轉片GPU? 為何要買一張遊戲顯示卡卻不是用來打機? 那麼文書機+遊戲顯示卡卻不是用來打機, 又是不是一種浪費? 希望相關的開發商考慮一下這個巿場.
其實現在都開始有專為AI而設的高通驍龍(Snapdragon), 但是現在支援的軟件不多, 用了它反而連一般WINDOWS軟件也有可能變慢. 所以希望開放更多API讓開發商和用家受益吧.
Hong Kong, Hong Kong |
這遊戲全程11小時左右, 這遊戲的玩法就像GTA沒有分別, 但是並不是開放世界, 並沒有支線任務, 而是單純的跟據劇情一關又一關地接續下去. 這樣沒有任何拖延遊戲, 讓玩家一直追下去的動力.
而這遊戲絕對是”玩家”友善的設計, 沒有手動儲存功能, 但是自動儲存功能絕對對位, 就好似有些比較困難的關卡, 會在適當的情節重新開始. 好似有一個關卡擊落飛機, 而這個關卡其實有點困難, 但是遊戲容許在困難的位置重啟, 這樣試了十次八次, 一點厭惡感也沒有, 因為就像給你研究怎樣過關, 而不是任務失敗後又要老遠地方重新來過. 這感覺真的好很多.
而這遊戲駕車成份比較重, 甚至有一關是賽車要拿第一, 都試了好幾次, 最後發現要有一些情況讓其他賽車炒車不能作賽, 才能容易拿第一, 不過對不太喜歡賽車的玩家, 未免太困難了.
故事看似宣傳罪惡, 但是故事中的黑幫, 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就連主角是個善良的黑幫, 最後都不得善終. 但是還是黑幫中最好下場的一個了. 所以這遊戲其實也是一個反面教材吧.
總結這個重製版, 放到2024年玩, 一樣感到新鮮, 一樣感到專業. 故事一浪又一浪沒有重複, 算是一個很出色的遊戲吧.
Hong Kong, Hong Kong |
一個”賣車”的有”師兄”不選, 而選”家強”. 都講過小學級難度也明白甚麼叫”點石成金”, 結果最後還要一意孤行. 而現實一架被人拆的車, 卻依然還健在的車到底在”世嘉”定”任天堂”?
Hong Kong, Hong Kong |
當”麥巴比”最後也只能”休戰”, 因為”麥巴比”一直叫人不要做懦弱的人. 本人也知道甚麼事了. 但是當”麥巴比”變了”姆巴佩”, 這個”匯率”不知道怎樣兌換了. 其實有時一個咁簡單的名字, 已可以返映各地區對某些人物的份量是多少.
Hong Kong, Hong Kong |
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人們永遠只會看到別人有甚麼好, 而不知道對方一直背後做了甚麼事, 只覺得總是在狐假虎威, 其實狐有狐的困難, 虎有虎的苦衷. 簡單一個俗語可以表逹, “家家有本難讀的經”.
Hong Kong, Hong Kong |
明明就是不想回覆, 明明就是可以在對方網頁留言, 明明就是黑名單不能私訊, 明明現實有些事情一早已完結. 這個航班還想催眠已逹成”最後”承諾. 只會白廢心機. 本人只是不想資源浪費和希望與”對”的人一起努力, 才會有這個文章吧.
Hong Kong, Hong Kong |
其實有人以為翻譯只是文字互換的簡單工作, 但是當AI都不能做到的”暗語”, 是要用一段日子透過實例去理解. 有時同一個詞語, 在不同角度也有不同意思. 而這個”角度”是無形的. 所以其實翻譯官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Hong Kong, Hong K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