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八逹通的優點是可以無電子器材也能使用, 是大眾(特別是上一軰)最常用的電子貨幣. 而近年八逹通向電子錢包發展, 卻一直苦無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使用它的電子錢包, 本人覺得有以下一些問題:
八逹通卡與八逹通電子錢包某程度上是兩個不同的東西, 因它未能發揮八逹通的優點, 就是離線使用, 而八逹通與八逹通電子錢包不是互通, 雙方的餘額不能任意轉換, 基本上很難吸引人使用八逹通電子錢包.
其實八逹通的巿場策略有點走錯位, 其實只要簡單能用”轉數快”增值八逹通卡, 已可慢慢改變人們使用電子錢包的習慣, 本人真的不明白八逹通卡是唯一賣點, 卻要走”另起爐灶”整一個與八逹通卡沒有甚麼關係的電子錢包的方向. 而近月有用銀行APP增值八逹通, 也是走錯方向. 用得八逹通的人也不會是(絕對地)使用手機作日常支付的人士, 強制只能用銀行APP來增值八逹通卡, 也是一項讓人卻步的功能. 既然用得第三方銀行APP增值八逹通卡, 為甚麼不能用”轉數快”? 而”轉數快”基本上不用第三方的APP來配合, 不明白這樣簡單的方法不用, 卻走自己複雜的一套, 又是走錯方向的發展吧.
其實以現時的技術, 已有條件去滿足以上需求, 就是只要用戶使用”轉數快”戶口轉到八逹通的個人”轉數快”戶口, 而餘額便儲在該帳戶. 而最大技術問題的”離線”八逹通卡怎樣增值, 其實只要像消費券那樣讓人用八逹通APP增值便可. 消費券也能做得這麼順利, 相信沒有人介意”轉數快”過數後, 不能立刻增值在八逹通卡上, 只需做多一步在用八逹通APP掃卡才增值便可. 其實這個”缺點”反而是一個優點, 就是”實體卡”用在實體的生活環境吧.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