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對疫情政策的願望

本人希望疫情最快好轉, 可以把疫情政策解除:

  1. 取消食店禁堂食 – 現實已作見證, 當年未禁堂食前, 疫情也末這麼失控, 當中已可以肯定堂食不是疫情元兇.
  2. 取消安心出行 – 因為收集巿民數據, 當中極端例子如買一串魚蛋, 竟然要掃5次二維碼. 最大問題就是小孩和老人未能豁免, 同時掃描二維碼對生活造成不便. 其實不明白為甚麼想收集巿民數據, 不用八逹通或轉數快等”絕對準確”的大數據資料, 反而用任何參與者也能輕易製造假數據的方法去作大數據分析, 這點真的不明白.
  3. 取消必須要針咭才能入場所 – 其實可否直接立法強制巿民打針, 反正也是”覇王硬上弓”, 直接判死刑便可, 何必在做人人也知道是小人的偽君子?
  4. 取消限聚令 – 因為人類是群居動物, 限制人類社交生活明顯與上天作對. 現在街上冷清, 明顯已證明疫情失控, 限聚令也不能改善. 巿民就像莫明奇妙地大量確診, 當中有多少個案是驗錯?

[2022-04-05 21:10]

5. 重新開放所有行業可進行生意活動 – 其實某些行業(如健身室,酒吧,美容院等), 沒有理由讓他們支出生意開支, 但是又不容許他們進行生意活動. 最佳例子如海洋公園, 一個旅遊境點卻沒在沒有旅遊環境下要求他們盈利, 反而推出一些可能在沒有旅遊環境能賺錢的項目, 這樣便是一錯就錯. 所以在公平原則下, 應該重開所有行業的生意活動吧.

6. 重開所有活動場所 – 這些主意針對運動場和圖書館等, 它們被禁止開放使用是浪費政府資源吧. 小數怕長計, 租場費也可以彌補維護場地的開支, 雖然九牛一毛, 但是禁止開放公共設施有違服務大眾的原則吧.

[2022-04-07 23:34]

7. 取消打針與出入設施掛鈎 – 其實就是專家今天打倒昨天的專家, 明明當年說打了兩針就可以回到正常生活, 見到孫仔等, 但是最後還是沒有兌現. 其實現在的疫情真的像流行性感冒一樣, 為甚麼不能讓巿民選擇接種與否? 因為明眼人也看到這個”打針”論點是無止境的發展, 當中”打針”又沒有免疫保證, 而打了多少針的定義也只是違反正常角度, 以”打了多少針”作規程, 而並非當中的針是否有效. 否則若果過去從來沒有打針, 那麼也只需打針便有相同效果. 現在打針是規程多過與打針是否有抗疫性的效用. 而且當中”打針”是打入弱小的病毒, 而在身體產生自然抗體, 真的不明白自然抗體會不夠幾個月就消失, 那麼德國麻疹一生人也只是需要打一針, 所以不斷打針是違反醫學常識, 甚至有讓巿民做”醫療的白老鼠”的懷疑吧.

[2022-04-10 23:38]

8. 取消限聚令 – 其實限聚令不知不覺變了質, 因為本來用作防止人群聚集的條例, 不明白有甚麼原因變了限制社交活動. 所以限聚令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疫情傳染是講不通, 因為其實有出街的人也知道坐車和旅遊景點也聚滿了人, 他們沒有違反限聚令同時也沒有導致疫情惡化. 所以這變了質的規限早點取消才是上策.

[2022-04-22 23:09]

9. 取消必須配戴口罩的限制 – 其實戴口罩可造成環保問題, 單單香港每天至少有數百萬個口罩使用, 在真實環境不容忽視. 其實若果不能立即取消戴口罩限制, 也可以讓戴口罩限制變得合理化一點, 如進餐和做運動時, 也應該取消戴口罩的限制, 因為這限制基本上已違反正常人的常識.

[2022-04-24 16:43]

10. 取消入境香港前七天隔離限制 – 其實這個要求有點邏輯上的矛盾, 因為現在已有”快測”方式去測試是否已”中招”, 所以其實可以在入境前, 在海關關口安排”快測”測試, 只需旅行30分鐘便能完成. 這樣便可立刻知道是否旅客帶有病毒. 根本沒有需要隔離7天. 除非說”快測”沒有公信力, 但是若果沒有公信力, 又為甚麼強迫學生做”快測”? 所以這便是本人對政策的邏輯矛盾, 就像說”打了針”可以防止疫情, 但是”打了針”又一樣受防疫政策的限制而隔離, 這樣怎可能配合政府”打了針對疫情有幫助”的口號吧?

[2022-04-24 16:55]

11. 取消圍封政策 – 其實現在已有快測技術, 並且有確診上報平台, 確診的方式已在轉變. 圍封政策已是落後的政策, 把疫情當作世紀絕症只會讓巿民諱疾忌醫, 甚至讓一些門診醫生不敢接收傷風感冒症狀的病人. 所以圍封政策應該被淘汰吧.

[2022-04-24 23:53]

12. 取消疫症通行證的要求 (補充第3點)- 其實當打針只是真的只能預防疫症得一點幫助 (因為有沒有打針, 一樣被隔離, 一樣在確診後也是與其他沒有打針的人同一處理), 可否讓商場, 活動場所和食巿等自行決定是否需要疫苗通行證才能進入? 因為當一件事要用到強制政策來逼人接受, 而該事情其實有點矯枉過正, 就有檢討的空間. 若果各場地的管理者認為要疫苗通行證才能保障他們的財產和相關事情, 你不強逼他們, 他們也會主動要求疫苗通行證才能進入他們的場所, 相反如果認為疫苗通行證對他們沒有作用, 就自然會放棄相關限制. 本人看到決策者還是未能接受現實, 讓商業活動交由商業的持有者去汰弱留強地發展, 否則真的讓人覺得決策者是自欺欺人.

[2022-05-04 23:27]

13. 取消疫症通行證的要求 (補充第12點) – 其實由場地管理一方自行決定是否使用”安心出行”是有點執行上的困難, 所以政府應該認真檢討”安心出行”的真正目的去決定是否應該存在. 本人不知道”安心出行”會否為政府帶來得益, 但是在巿民的角度是擾民的政策, 因為現實環境也是在執行灰色地帶的方式運作, 所以本人也相信政府其實也知道”安心出行”的”實用性”是否存在. 若果一直還有”安心出行”, 那麼”回復正常生活”的祈望就像永遠逹不到了.

[2022-07-22 00:42]

14. 取消驗大廈污水 – 其實近期每天也有3-4千宗確診, 1星期已是2萬8個. 1個月就12萬. 本人不明白這個’確診比例”如此大, 還去驗大廈污水為了甚麼, 因為現在已有居家隔離, 在污水中驗到病毒有甚麼意外. 而且另一方面, 每天大量污水, 怎樣抽取樣去化驗? 如果1日24小時內其中一段短時間中疫者排出污水的情況, 若果能抽中”帶有病毒的污水”真的可以中六合彩, 而且水是無形不會黏附物體, 真的”一隻雀仔跌落水,比水沖去”的情況下, 佩服檢測機構的專業, 但是是那間化驗所去檢測? 檢測需時多久才有報告而強檢?

15. 取消強制快測 – 其實因為近期的疫情情況, 明明每天能找到3-4千宗確診, 卻未能禁止下一天新增3-4千宗確診, 而當中看不到傳播的規律. 即”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門”, 應該確診會倍數增加. 現在卻像沒有源頭擴散, 反而莫明奇妙地忽然新增3-4千宗. 所以”快測”已失去”及早找出病源”的作用. 否則怎會在有”預報”的環境下, 也未能制止新增確診? 所以取消強制快測, 否則只是畫蛇添足.

[2022-12-22 17:18]

9. 取消必須配戴口罩的限制 – 不用法例限制巿民必須戴口罩, 不代表巿民不能戴口罩. 這樣簡單的道理還不明白? 而且即使著太空防護衣可以防止被感染依波拉, 那麼是否代表政府有需要立法巿民著太空防護衣? 其實戴口罩的事情也有副作用, 這樣會製造大量口罩垃圾, 而這些垃圾也有衞生風險. 而且人類本身是有抗體, 不去鍛鍊身體一有外來細菌就沒有足夠抵抗力去面對, 所以也難怪中國人被外界指是”東亞病夫”吧.

[2023-02-13 22:52]

本人的取態絕對是透明, 不懂還有甚麼可爭議的地方.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

最高院駁回《俠客風雲傳》侵害智冠著作權前審判決 認《武林群俠傳》著作權歸屬待商榷

圖片來源: 娛樂計程車

最高法院近日針對關於河洛遊戲與智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冠)之間的智慧財產權爭議事件做出最新判決,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之上訴等,將發回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 

文章來源: 巴哈姆特(GNN 記者 Edward 報導) 2022-03-25 16:23:48

其實版權問題, 若果由”創作者”來持有版權權益, 這樣可能世界會大亂. 因為”創作者”可以被人收買、或僱用、或離職, 這樣僱用該”創作者”的投資便會化為烏有. 舉例當遊戲開發度99%, 突然該”創作者”自立門戶, 或被受僱於其他公司, 那麼這些99%投資, 變了為別人作嫁衣裳?

其實版權的質疑相信也只是出於好心, 但是若實行”版權歸於創作者而非投資的公司”這論點, 最終大部份”創作者”也會受害, 因為再沒有人願意聘用他們, 因為實現這假設的話, 投資的公司是作出毫無保障的投資.

P.S. 其實河洛的困境, 也只有需要重繪武林世界觀, 因為不是由零開始, 依然”琴棋書畫”這些中國文化是沒有版權限制, 大師兄和小師妹也只是一個關係的稱呼. 所以打掉從練也不是由零開始, 若果想擺脫法律的影響, 改掉角色們的名字和外貌, 也是因版權帶來最少的傷害吧. 總好過被困在法律的灰色地帶受制於它吧.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

香港主要傳媒公然製造假新聞

參考文章和圖片: 香港01

撰文:林穎嫺 出版:2022-03-21 12:08 更新:2022-03-21 14:13

原文標題: 疫情|林鄭:高峰已過仍嚴峻 4.20前不會放寬社交措施 重推強檢

第五波疫情有放緩跡象,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21日)公布社交距離措施的中期檢討和全民強制檢測仔細方案,她引述專家指,疫情高峰期已過,本港確診數字呈下降趨勢,惟仍有些「波動」,因此在原定的社交距離措施的4月20日限期前,仍難以放寬大部分措施。
另外,特首又提到,在未來一個月,將會因應風險評估重推強測檢測,政府亦會大力推廣快速測試政府亦會訂下新一輪「谷針」目標,包括要求12歲以上市民的第二針、小童第一針、院舍長者和70歲以上長者四大群體的接種率要達到90%,故政府須收緊疫苗通行證,並將第三針的規限提前一個月至5月31日推行。

她續指,現時供港物資已得到中央政府全面保障,本月底,甚至是本周內,將會向全港市民派發防疫服務包,裏面已包括快速測試套裝,以方便市民繼續自行檢測有否染疫。

雖然疫情高峰期已過,但林鄭月娥形容,情況仍然嚴峻,逆轉只是「間歇波動」,而距離原定社交距離措施實施限期的4月20日,仍有一個月時間,憂慮會有反彈,明言大部分措施在限期前都不會放寬。

她預告,政府現時的研判是,當香港疫情沒有出現反彈跡象,並持續呈下降趨勢的大前題下,將會由4月21日起,分階段以3個月時間,解除大部分社交距離措施,「但係放寬到最後階段,仍然係有所堅持嘅」,強調最基本限度措施是,市民進入處所前要使用安心出行和出示疫苗通行證,處所要清潔、消毒,公眾地方聚集人數會有限制,以及要配戴口罩。

她表示,在此期間要聚焦減少死亡和重症,並要協助院舍恢復元氣,情況穩定但未完全康復的長者,正轉送到政府開設的暫批中心,政府亦已大幅放寬院舍外勞輸入,以讓院舍恢復過來。

另外,她又提到,在未來數月亦會進一步擴大核酸測試的能力,目前暫時停止的強制檢測亦會因應風險評估重推,政府亦會大力推廣快速測試,故政府的防疫服務包內亦會包含快速測試,並呼籲民間團體多向市民,特別是高風險人士派發快速測試包,衞生防護中心已更改指引,要求檢測陽性的市民必須在24小時內呈報結業,讓政府能更好地掌握市民的感染情況,並更加識別出感染者隔離和治療。

林鄭又再宣布新一輪「谷針」目標指,政府在2月22日訂下的疫苗接種目標大致上已達到,但政府會再下一城,在4月底前,訂下為推高4個群體疫苗接種率的「任務」,包括:

1. 12歲以上市民的第二針接種率由現時82%,增至90%

2. 一月尾開打的3至11歲兒童則同樣要由由57%增至90%,形容此舉能令小孩「返學嘅時候更加安心」

3. 院舍長者接種率現時為55%,另有40%因受感染而無法注射疫苗,她透露將會再安排兩輪外展接種,為康復的院舍長者打針,令有關接種率推高至90%

4. 70歲以上長者,現時打首針的比例僅70%,仍有28萬多長者未打針,強調政府會盡最大努力鼓勵長者打針,將有關長者群體的接種率推高至90%,她坦言此目標是最難,故呼籲傳媒加入「谷針」行列,宣傳長者要打針的重要性。

她續指,為了催促疫苗接種,政府會更大力落實在2月24日實施的「疫苗通行證」,第二針才可進入受限處所的規定會如期在4月30日施行,而第三階段,即要打齊3針的規定將會提前一個月在5月31日落實,呼籲「未打第三針嘅市民,請盡快去打針。」

個人見解:

當中原文只說”在未來一個月,將會因應風險評估重推強測檢測“, 內文從來沒有提過確實要執行強檢, 但是圖片則以“未來一個月重推強檢”, 明顯是有心誤導讀者. 這香港這個文明社會, 為何還存在這些傳媒毒瘤?

[2022-03-23 22:32]

本人已取消香港01的訂閱, 以防止影響本人日常進程和發展.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

強檢名單又出現喇!

參考資料和圖片來源: 香港01

撰文:蕭通 出版:2022-03-23 00:48更新:2022-03-23 01:48

個人建議:

其實最簡單的傳統的排隊手法, 就是派紙仔, 即使不用按照數字排序的方式, 也可以派發分時段的紙仔, 即有某顏色的紙仔就排快隊, 其他沒有紙仔或不同顏色的紙仔就排慢隊. 這樣小學生也能處理的行政手段, 政府沒有理由做不到, 總好過幾百人在冒雨排隊吧.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

本人已沒有看”愛回家”和”飛虎3″

本人已沒有看”愛回家”都快一年, 當年他們需要找個人做代罪羔羊, 本人又不想”爭戲”, 所以即使看了”愛回家”幾年, 也忍心不再看它.

而上星期, “飛虎3″又用同一個方法去找代罪羔羊, 就是當送頸鍊的一幕, 本人拒絕接收頸錬的結果. 投資虛擬的東西其實不應投放感情, 因為閣下可能只是被當作一件工具吧.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

30億元推失業支援 30萬人受惠 另重推保就業計劃涉130萬僱員

本港經濟下行,最新失業率亦再度反彈,外界過去不斷要求港府推出失業援助金。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早(18日)在記者會宣布,將會推出支援就業兩大舉措,包括臨時失業支援,撥出30億港元幫助30萬短期失業人士;以及港府會再推出保就業計劃,涉款約310億港元,惠及110萬至130萬人,稍後到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撥款,又指會聚焦支援中小企,目標在4月內接受申請。

參考文章和圖片: 東方日報 03月18日(五)18:00更新

個人感想:

本人當年因為保就業計劃,當年公司大量請親戚入公司做,同時期本人就被解僱。 本人推想有公司利用政策漏洞去"貪盡津貼",因為當年只用強積金的總人數去決定津貼,而當中即使可能只是在推出政策後才聘用,而同時解僱舊員工,一樣受惠保就業計劃得到資助。

所以這漏洞很容易解決,就是以上年的強積金的戶口的實名制,即不再只是以上年有供強積金的僱用人士的總數目,而是以"現時被僱用人士的確實身份"對比"強積金的戶口的實名"來決定保就業計劃是否符合條件。這個實名制,才可以真真正正有誘因保障員工可保持工作位置。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

院舍爆疫嚴重 港府提逆隔離措施 冇染疫長者都要「入營」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安老院舍中除了將染疫的長者送至隔離措施,亦可以選擇「逆隔離」,即將沒有染疫的長者隔離,指現時有2間未投入服務新院舍可供「逆隔離」之用。

參考新聞和圓片Source: 東方日報 [03月16日(三) 11:04]

感想:

係人都知老人家不想孤獨終老, 現在這個”逆隔離”看不到是想幫老人, 可能有些連病到坐起身都有困難, 卻被人當人球踢來踢去, 一入”隔離”深似海, 如果連怎樣做才是對老人家好也不懂, 根本不配叫做人.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

東莞今起封城全員核酸檢測 確保供港物資貨運交通

東莞今起封城全員核酸檢測 確保供港物資貨運交通
source: 東方日報

繼深圳市自周一(14日)開始「封城」7日,民眾非必要不能離開當地;東莞市周一至下周日(20日)亦實施同類措施,並開展全員核酸檢測。東莞暫停所有非必要流動,全市巴士、地鐵暫時停運。

個人見解:

1千萬人口, 即每日142萬個樣本, 即1萬人檢查也每人每日驗142個. 仲有商店無止境供貨, 政府包食包住1千萬人口派飯, 1萬人派飯每人每日也要1000份X3餐, 還有維持秩序的人, 如果香港要學他們, 就要幾萬人人手才足夠, 內地派幾萬人落香港, 他們又住係邊? 仲要有甚麼機制確保他們對疫症有免疫? 驗完可能幾萬人帶病毒回內地.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

中央請了解香港情況

其實香港巿民一直知道中央一直照顧香港巿民, 甚麼”要人有人, 要貨有貨”. 但是本人看到中央的好意, 被香港政府所濫用.

如年初說太多”擬似”確診者, 中央知道後立刻安排人手來港幫手. 當中央安排好, 就話問題不是檢測不切, 而是因為沒有隔離設拖. 當中央知道後便立刻建立臨時隔離設施. 當建立臨時隔離設施完成, 又話大部份確診的人也好返, 不再是陽性確診者.

這個事件就像中央被香港政府和傳媒帶著走, 難聽講句當初香港政府所謂的問題是否真的存在嗎? 有點像中央的父母官照料香港巿民, 香港政府就用香港巿民作籌碼, 濫用了”要人有人, 要貨有貨”的實力.

難聽講句, 香港政府像在玩弄中央, 而且讓中央被冠以”利益輸送”這罪名, 中央做個好人也要有底線, 不要再被香港政府和傳媒帶著走吧.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

俄角和烏角的前世今生

俄角(巿民生活)和烏角(現在的高官)的前世其實已經結縁, 當年俄角定立規則, 當中烏角一直也是不跟隨, 而因為多元化的原因, 俄角一直忍讓烏角.

直至2022年, 俄角對烏角作出不合作的計劃, 因為烏角在媒體宣傳貪財貪權給年青人, 與俄角的理念不同, 所以俄角便把烏角除名, 不再屬於俄角的一部份.

而這時開始烏角發起報仇行動, 以疫情為理由, 大大打壓俄角, 當中越來越過份, 有點走火入魔見有頭便打, 俄角曾經多番投訴, 但是得不到世人相信, 還說俄角是痴線的.

不過虎年的開始, 烏角有點失控, 因為做的事情有點失去目標, 像限聚令又限兩人,改為限兩人一枱, 真的有點為了不斷拖壓, 才一直作出收緊的政策.

其實虎年前鸚鵡也不信俄角, 但是近日俄角大膽把烏角的限制刪除, 還給予建議烏角豁出去, 目的想看看這個烏角是好人定壞人, 最後即使有數百個留言, 也未能改變烏角的做法而決定禁足, 所以這事件已清楚看到烏角是甚麼類型的人, 就是把俄角當成權力爭鬥的遊戲, 巿民的生活不在烏角的考慮之中.

[2022-03-02 23:50]

“我”查詢烏國是甚麼底子, 我只能說不是鐵甲奇俠,不是虎仔,不是馬騮仔,不是鸚鵡, 而媒體中甚麼人支持烏國便能很容易對號入座, “我”沒有理由不知道烏國是誰吧.

可能有人恥笑是鐵甲奇俠,虎仔,馬騮仔,鸚鵡是在示弱, 但是本人還是把事實記錄下來, 以用作日後的歷史教材, 好讓過去的自己有定心理準備.

[2022-03-05 02:43]

其實本人一直支持俄羅斯, 到這一刻還是這樣. 不過我不會學烏角用經濟侵略烏角, 即是不會因為”娥滅共” (omicron), 就把所有”我”這個字的東西一刀切割席, 這些一刀切的想法只有蠢人才會做, 否則就和”朱元璋”一樣會傷害很多無辜的人.


來源位置沒有記錄